隨著5月份全國實際使用外資金額(FDI)數據轉正,金融機構外匯占款數據也重新恢復正增長。
央行19日發布的數據顯示,5月份,金融機構新增外匯占款234.31億元。盡管數據轉正,但相比此前動輒一二千億元的增長,外匯占款數據仍然處于低位,短期國際資本流出壓力仍然較大。
業內人士指出,5月份外匯占款轉正,與當月貿易順差大增與FDI止跌企穩有直接關系。此前發布的數據顯示,5月份我國貿易順差達到187億美元,同比增長近44%;FDI92.3億美元,為連續6個月以來的首次轉正。
光大銀行首席宏觀分析師盛宏清指出,外貿在5月份超預期主要是由于我們采取了多元化的貿易模式,彌補了歐美市場的不足。未來的貿易順差仍將持續,保持正增長問題不大,但整體增量不會太大。這也意味著,今年剩余月份的外匯占款情況也將基本相同。
外匯占款往往被視為“熱錢”進出的風向標。5月份外匯占款數據的轉正,也未能阻止短期國際資本的流出。觀察近期人民幣的走勢,也顯示市場在向下拉人民幣的成交價,說明短期資本仍在外流。據盛宏清估算,5月份國際短期資本流出242億美元。他統計,除2月份熱錢大幅進入中國338億美元以外,1至5月份單月都呈現熱錢外流的狀態,而1-5月份合計熱錢流出約376億美元。
數據顯示,今年1-5月份,金融機構新增外匯占款2535億元人民幣。這與此前年份相比,縮減幅度嚴重。這決定了今年通過銀行間市場增加流動性將起不到太大的作用。這使得釋放資金的重任落在了降低存款準備金率身上。據介紹,近期銀行間市場的資金面比前幾周略緊,但仍處于適度的狀態。19日,央行以利率招標方式開展了正回購操作,交易量為200億元,規模較上周有所縮減,交易期限28天,中標利率持平于2.75%。
盛宏清認為,三季度將是央行降準及降息的時間窗口。他認為,央行現在最重要的任務是扭轉長端利率。而通過降息和降準,可以讓長期信用債和長期貸款降下來,以此促進貸款增長,拉動投資、穩增長。為此,還要再來一次組合拳。(記者 苗燕 李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