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之聲《全國新聞聯播》報道,繼貴陽之后,北京對汽車限購政策的全國示范效應終于再次發酵,6月30日晚9點,廣州突然宣布從7月1日零點開始實施中小客車總量調控交通政策,至此,北京、上海、廣州三大國內一線城市全都進入“限牌”時代。
北上廣三大一線城市進入“限牌”時代
30日晚上,廣州市突然宣布,從7月1日零時其開始實施中小客車總量調控交通政策,加入到限車城市的行列。對中型、小型、微型載客汽車,廣州將按照每月1萬輛的增量配置指標施行全市統一分配。
廣州市交委主任冼偉雄:增量配額為12萬輛,各單位和個人需要取得本市中小客車配占指標的,應當申請辦理指標證明文件。
沒有任何預兆,廣州限購令突然空降。在7月1日零點前的短短幾個小時里,廣州汽車銷售4S店燈火通明,銷量趕上了一月的水準。至此北上廣紛紛開始了自己的限制車牌時代,其中上海采取的是拍賣,北京是搖號,而廣州是配額。上海市民對限制車牌有自己的看法:
上海市民:車牌是一種公共資源,是方便政府管理的憑證,現在變成增加公民負擔的東西,甚至還成為一些人用于牟利的商品和投資品,這恐怕不太合適吧?而且每年拍牌獲得上百億的錢,都到哪里去了,用在什么地方了,也應該給大家一個交待。
與上海市民抱怨車牌太貴不同,北京市民的煩惱是“久搖不中”。隨著搖號參與者基數的擴大,北京小客車指標中簽率和股價一樣跌跌不休,今年6月,94萬個人申請者中,中簽率達到了空前的1:47。
申請者:從一開始報名就搖,就沒有,概率比較低。長期搖吧,搖著就買。
申請者:半年多了沒搖到,挺費勁的,畢竟這么多人。
專家呼吁,廣州有一大部分年輕家庭因為房價原因選擇遠離市區的郊區樓盤,汽車已成生活必需品,接下來政府應盡快出臺相關配套政策,完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等。
限購政策或向二三線城市蔓延
作為標志性一線城市,北上廣的動作對于二三線城市往往具有巨大的影響力,車牌限購是否會向二三線城市蔓延?又是否能真正解決日益沉重的交通壓力呢?
某汽車網站總監劉澎預測,車牌限制政策在各地推進的時間表正在加速。
劉澎:一線城市在相繼采取了這樣的措施后,二線城市也會感受壓力,因為這種擁堵在每個很發達的城市都會有很深刻的體會,這無疑會加速推升一線到二線城市限牌政策的出臺。
這種通過限制車牌緩解交通壓力的做法是否有效果呢?經過了一年多的搖號,北京市交通委主任劉小明表示:通過建設、管理、數量調控等多種手段,北京緩解道路擁堵取得一定效果。
劉小明:2011年嚴重擁堵和中度擁堵的時間基本減少,早、晚高峰路網平均運行速度提高了10%以上。
聲音:限購只是延緩了問題發生的時間
不過另外一種聲音認為,限購只是延緩了問題發生的時間,并沒有真正解決問題。交通專家許云飛的研究表明,在中國平均兩到三個家庭有一輛車是比較合理的,因此不能對所有的購車需求一限了之。
許云飛:產生擁堵主要是城市規劃的問題、主要是管理的問題,為什么不能把居住區和工作區設計在一起?
如果汽車限購政策繼續蔓延,對中國汽車銷售行業來說不啻為一個打擊。
某汽車4s店銷售經理崔凱:對于我們來說可能會短期內造成車輛有一個上升的階段,但是總體來說的話,特別自主品牌國產中低檔汽車來說前景不是很樂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