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涌
“首要的任務是繼續整合現有的食品標準。”衛生部食品安全與衛生監督局局長蘇志在8月13日衛生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我們特別強調基礎標準的工作,還是要更多的把注意力、把重點放在通用性的、基礎性的食品安全標準。”
據記者了解,衛生部將于近期印發新一輪的《食品標準清理工作方案》,全面啟動對5000余項食品標準的系統清理工作。
但長期以來,食品安全標準的制定、修訂是否遭到企業“綁架”的問題備受關注。蘇志表示,企業不會左右食品安全標準的制修訂過程,并希望媒體、公眾、專家積極參與標準的制修訂過程,確保透明、公開的實現。
5000項標準待清理
日益頻發的食品安全事件,大大提高了食品安全標準的關注度,同時亦暴露出了其所存在的問題。
“受食品產業發展水平、風險評估能力等因素制約,現行食品安全標準還存在一些突出問題。”蘇志指出,盡管標準總體數量多,但標準間存在矛盾、交叉、重復,個別重要標準或重要指標缺失,部分標準科學性和合理性有待提高。
蘇志表示,圍繞食品安全標準的首要任務是繼續整合現有食品安全標準,制定標準的一個基本思路,是要強調標準的通用性,能夠總攬總局,能夠對一類食品有最基本的安全規定。
現行的標準主要是在食品安全法頒布前,由各部門依各自的職責制定的,包括農產品(5.48,-0.01,-0.18%)質量安全、食品衛生、食品質量等方面。這些標準盡管數量眾多,但標準間的交叉重復有脫節,同時彼此間的協調度不高。
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研究
員嚴衛星透露,目前正在由衛生部牽頭負責標準的清理工作。
“我們現在大致計算了一下,大概是5000個標準工作量。”嚴衛星說。衛生部已在就清理工作方案征求意見并將于近期出臺,屆時會正式啟動標準的清理工作。
同時,衛生部將于2013年底,提出現行相關標準或技術指標繼續有效、整合和廢止的清理意見。
不能忽視的是,食品安全標準的完善仍面臨制約因素,包括基礎研究滯后、數據儲備不足、監測評估技術水平有待提高,專門的管理機構缺乏,專業人才不足且分散等等。
以食品安全監測網絡為例。“從現在我們監測網絡的覆蓋情況來看,離國務院規劃的要求還有較大差距。”蘇志坦陳,“所以,這也是我們‘十二五’期間努力的一個重要攻關方向。”
否認標準被企業左右
食品安全標準的清理關系到整個標準體系的完善,而具體到每個食品安全標準的制定和修訂,如何確保公開透明、避免受到行業、企業的“綁架”則是備受關注的問題。
2011年,衛生部出臺的關于生乳、速凍面米等制品的國家標準被質疑內外有別、標準降低,甚至被懷疑受到相關行業、企業的“綁架”。
對此,蘇志在8月13日的新聞發布會上再次強調,企業不會左右食品安全標準的制定和修訂。 “作為食品某一個行業來說,有權利也有義務提供信息和意見,拿出自己的研究方案。”
據衛生部相關部門的介紹,一項食品安全標準的出臺包括立項、起草、公開征求意見、審評、報批等多個環節,企業界代表只是參與了前兩個環節。而對于意見征集當中相左的意見,則是由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審評委員會作出取舍。
審評委員會副研究員王君曾表示,最關鍵的階段應該是審評環節,而且國家有明文規定,企業不能參與審評及以后的各個環節。
此前還有專家表示,食品安全標準需要兼顧經濟發展水平、社會接受程度等因素,更要估計相關行業的生存狀況。
但值得重視的是,此前多次出現的質疑表明,當前食品安全標準的公信力仍舊不高。
對此,蘇志表示,在“十二五”規劃的制修訂過程中,將堅持公開、透明的原則,鼓勵媒體、公眾以及第三方專家參與到其中。同時,維護標準的嚴肅性,促進標準的貫徹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