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訊 “親,路邊攤不衛生,吃了會拉肚子哦親!”“輕輕地吃完了,揮一揮衣袖,不留下一片垃圾!”……10余名身著城管隊制服的年輕女子,手舉寫滿這種“賣萌語言”“網絡語言”的提示牌,不說一句話,來回在占道經營的燒烤店、宵夜點前踱步……
繼在全國率先組建女子城管隊之后,武漢市城管新近推出的一種“柔性執法”舉措,試圖以勸阻消費者參與消費的方式,來“對付”長期令他們頭痛的占道經營問題。
在武漢三鎮,市民夜間外出納涼、宵夜的習慣,培育出了大量占道經營的小攤、小販。每年夏天,夜市攤位擠滿了相對繁華的交通要道及人口密集的街巷里弄,帶來交通阻塞、油煙噪音擾民,市民投訴不斷。
實際上,這種屢禁不止的占道經營現象,已成為困擾城市管理的一大頑癥。政府對此的整治大多采取“圍追堵截”或者罰款取締等方式,屢屢造成沖突甚至“流血”事件,嚴重影響管理者的形象。
2010年2月,武漢市組建了全國首支統一著裝的女子城管執法隊,平均年齡36歲的8名隊員借女性溫和、柔情的執法思路,打動和勸阻攤販,并拍攝微電影《我的城管女友》反映城管真實生活,爭取市民理解,同時還開通微博搭建便民溝通平臺等,令許多市民刮目相看。
一時間,全國各地紛紛仿效,上海、廣州等多個城市組建了女子城管隊。重慶、南京、烏魯木齊、石家莊等城市,城管紛紛為小攤小販解禁路邊攤點,實施分區域、分場所和分時間經營,使小商販成為城市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在城管形象仍被一些網絡惡搞,甚至將聲音“妖魔化”、形象“丑陋化”的情況下,武漢市江岸區城管局一群新進的女子城管隊員,又想出一“招”:將溫馨、幽默的網絡語言用作執法語言,并配上圖片,可以吸引市民的關注,加深他們對食品安全的認識,同時也是對攤販“無聲”的勸阻。
這些“柔性執法”的嘗試,顯示了中國城管希望改變被“妖魔化”形象的決心。
記者近日晚十時許在熱鬧非凡的漢口南京路與鄱陽街交叉路口看到,十多家大排檔正在路邊營業。吃夜宵的顧客占據了半邊馬路,過往的車輛被堵塞得直按喇叭。幾名女子城管隊員舉著提示牌在占道經營的攤點間穿行。
“君在路邊吃燒烤,樓上街坊睡不了;請移玉步廳內坐,互相理解大家好!”“色素、致癌物、香精、化學添加劑,童鞋!你能hold住嗎?”……提示牌上如此“萌”的執法語言,引來許多過往路人駐足圍觀。
燒烤攤老板張秋笑著對記者說,第一次看到這樣的執法覺得好笑,但仔細看看牌子的內容,還是覺得很在理,“我們也心服口服、自知不對,而且這種方式不會引發沖突。”
她說:“以前經常聽說城管與商販發生沖突,但從未見過這么溫柔的方式提醒小販,而且提示語也很有意思,很容易接受。”
附近居民段文告訴記者,居民對于這里的燒烤攤怨聲載道,但城管部門又不能強行趕人,非常無奈。他說:“這種模式是柔情執法,以情動人,以情說法,我這幾天觀察,效果很明顯。”
“這種以情化人,實際效果比我們想象中要好得多。”女子城管負責人盧岳一末說,“大部分攤販和食客在看到宣傳牌后都能自覺離開,少部分無動于衷的攤主在經過口頭勸告后也能盡快收攤。”
在路邊開副食店的曹金州希望新的執法模式要形成長效機制,起到實質性效果,否則就成了作秀,走走過場而已。
中國政法大學教授王敬波撰文認為,城管承擔的部分職能,許多是現階段社會發展中矛盾相對集中的領域,需要社會綜合治理。寄希望單純依賴城管一個機構獨立解決,無異于天方夜譚。在改進執法管理的同時,政府更應該注重解決社會矛盾,推進法制化治理。只有這樣才能形成持久有效的人性化城管執法模式。
“舉起幾塊牌子容易,但要真正舉起文明執法的形象并不容易。”華中科技大學管理學院王國華教授說,改善城管形象的根本在于相關法律的健全、管理體制的理順以及提升城管隊伍的素質和自律意識。
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博士生導師沈陽教授也認為,“柔性執法”只是一時之策。城市管理與規劃部門應該著手建立長效機制,應該在一些中心城區開辟專門的區域,允許這些占道經營者在規定時間、規定地點進行經營,以切實保障這部分低收入人群的生活,同時滿足市民的生活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