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理解孩子
他的不快樂應該是從上初中開始的
在馮銀剛看來,“他的不快樂應該是從上初中開始的”,馮銀剛回憶,小學期間的馮邵一憑借自己的聰明“一本教材幾天就能看完,并且可以考個不錯的成績”,所以花在學習上的時間并不多;而課外他參加了影視劇拍攝、繪畫、寫作等多種活動,“生活多彩、成績優異”。“但是上初中之后,學校的教學比較枯燥,大部分時間都是上課、做作業、考試、排名,孩子很不適應。而升學后的首次考試,馮邵一班級第9、年級100多位的排名也不能令孩子自己、老師和家長滿意,驟變的環境和心理落差都讓他感覺一下子難以適應。”馮銀剛表示。
同意申請休學
父親“心疼”孩子,父子達成諒解備忘錄
馮邵一的退學申請書引發了很多關注,隨后他又發表文章闡明自己此次舉動的目的:“公開表達自己的觀點,然后看看大家的意見”;“表明自己是有看法的”;并“通過對話選擇一種大家都接受的方式,引起爸爸媽媽和老師的注意”。他明確回應,“要讀書、要學習,只是能不能讓我們更舒服一點地去讀書?”在他看來,自己所想所寫并非一個人的態度,只是自己最終選擇用一種方法表達出來。
如他所愿,這封《申請書》成功地觸動了馮銀剛。“心疼”,馮銀剛回憶,自己最初通過微博看到這份申請書時的反應并沒有像孩子擔心的“咆哮如山洪”,“因為想一想也能理解孩子的壓力;每一次考試后,我們家長都能夠收到學校發來的有關孩子成績排名的信息,時間長了也會感覺到壓力,更何況小孩,每天考慮考試、排名,難免會覺得枯燥單調。”在他看來,馮邵一的叛逆是在可控范圍內的。
“我盡管也不贊同這樣的教育方式,但是作為家長也沒有其他的辦法。”馮銀剛說,作為家長自己更傾向于中西結合的教育,即希望學習成績能和個人其他能力綜合發展,“但是目前的升學方式必然導致了現在成績至上的教育模式,作為家長我們也是被動的。”
馮邵一說,經過談判妥協,他和馮銀剛達成《父子諒解備忘錄》,里面有重要的四條決議:“我不出賣自己的主權,爸爸只享受監護權。我繼續上學,也可以申請休學,但學習不能停止。允許我抗議,實行家庭兩票通過的抗議有效。拒絕家長長期在我身邊三米內巡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