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雞路上鋪滿荊棘,小女生學給雞打針
在一般人的眼里,養雞或許是一件極其普通而簡單的事情。但對于周文來說,要養好雞,卻不容易。因為她講究的是科學養雞,純生態綠色食品。
獨立的雞圈、明亮的燈泡、干凈的地板……周文對工作極其細致、認真。她說小雞就跟嬰兒一樣,剛孵化出來的時候,要精心對待,比如食物要注意,溫度也要適宜……
烏骨雞在周文的雞圈里,享受了特級待遇,就差沒喂奶粉了,沒事的時候,周文還要抓著它們細瞧,看看嘴巴、腳爪烏色程度,看看小雞生長速度。
但贈送的純種烏骨雞,周文依舊沒能閑住。只要有時間,她就會去村里養殖戶家看看、走走,了解養殖戶家中的烏骨雞生長情況。
周文告訴記者,其實村官并沒大家想象中的那么悠閑,如她自己,把烏骨雞送出去,還要不斷的去督促養殖戶更好地養殖,盡自己最大努力保證烏骨雞正常成長,然后得到一定的收益。如此以來,才能讓更多村民看到成果,帶動更多村民達到致富的目的。
據了解,周文所發展的養雞種植戶,都是經過實地踩點,要求有一定的場地,精心篩選之后才確定的名額。但實際養殖過程中,周文沒少吃苦,比如其中一位村民,在養殖過程中,將烏骨雞放在頂樓,風吹日曬之后,有幾只烏骨雞就生病了。
走訪中,周文多次上門協調,作村民思想工作,要求村民將種雞放在樓下養殖,表示雞跟人一樣,都是要接地氣的。但村民卻以怕偷盜為由,依舊放在頂樓。其實暗地里,該村民還是對周文的養雞技術表示懷疑,他覺得自己養雞那會,周文還沒出生呢?這學生妹子,會養什么雞。
“我從來沒想到,發展養殖戶也這么難。”周文告訴記者,她并沒放棄,但不久之后,再去的時候,該村民家里的雞已經死了5只,此時,村民才不得不相信周文的話。從那以后,村民家里養雞的技術活,只要不懂的,他們都會去請教周文。
除了做村民的思想工作,周文還遇到過一件棘手的事情。她說村民家養一只雞很不容易,但因為雞瘟等疾病,結果有些人一年下來就剩下可憐的幾只雞,有的甚至就再也不養了。針對這種情況,周文任職村官后,還主動做起了“醫生”,專門學著給雞治病。
在農村,每年的11月份正是雞霍亂的高發期。找誰當老師呢,周文第一個想到的是早年在農莊負責烏骨雞的防疫工作的媽媽。為了提前預防,周文在家里跟媽媽學給雞打針。
得知女兒想學打針,而且還是給雞打針。周媽媽無奈之下,只得先拿自己家的雞做實驗。周文說,打針時個技術活,扎針的深入很難把握,針扎的淺了,在皮下,無法正常吸收;扎的深了,藥水進入內臟,雞就可能立馬喪命;只能是不深不淺,扎在雞的肌肉里。
第一次打針的情形,周文是歷歷在目。雞在手里亂動、叫個不停,而自己的心也是惴惴不安,手也跟著發抖,壓根不知道如何下手。但是在媽媽的鼓勵下,想著村民們每年辛苦喂養的雞死于雞瘟,她下定決心一定要學好。
按照周媽媽講解的打針手法,瞄準地方閉著眼睛一針扎了下去……就這樣連續給幾十只雞打針之后,周文漸漸熟練了。第二天,她就提著兌好的藥水去附近的村民家給雞打針。由于村民家養的雞不集中,需要一家一家的去打,周文就這樣“累并快樂著”,忙碌了一周才終于完成打防疫針的“大業”。從此,周文漸漸成為當地老百姓心目中的“老師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