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年新春,在從江縣的小黃村,上千名侗族群眾聚集鼓樓前唱侗族大歌,并邀請遠方的客人共進長桌宴,慶賀新春的到來。
在小黃村的鼓樓坪,大家身著節(jié)日盛裝聚集在一起,他們用被譽為“天籟之聲”的侗族大歌來慶賀新年的到來,表達對新年的美好祝福。今天唱的這首歌是66歲的歌師吳秀光和村里的鄉(xiāng)親們籌劃創(chuàng)作的一首龍年新春的侗族大歌。從歌曲的曲調(diào)上,歌詞的立意上,吳秀光和鄉(xiāng)親們都是字斟句酌,反復(fù)修改。在唱歌的人群里,有四五歲的小娃娃,還有從外地趕回來的年輕人,有年事已高的老人們。他們和其他民族的兄弟姐妹一樣,在侗族鼓樓下,用侗族大歌迎接龍年新春,在歌聲里祝福家鄉(xiāng)祝福祖國。
小伙子潘顯成和村里的其他年輕人分散到了全國各地打工,但每年的春節(jié)他們都要想方設(shè)法地趕回村里,參加今天這種侗族大歌迎新春的活動。他說:“每次從外面回家過年,看到家鄉(xiāng)一天比一天好,唱起歌來心里很高興。”
唱完侗族大歌,姑娘小伙子們拉著遠方來的游客一起跳起“多耶”舞,長長的舞隊猶如一條長龍在舞動,大家一邊唱一邊跳,把過年的喜慶推向高潮。
村里的人們忙開了,有的搬桌子,有的挑出香糯米,他們在準備豐盛的晚宴了。在鼓樓坪前,村民們擺了260余張桌子,桌子拼在一起連成長桌,桌上擺滿了豐盛的菜肴。桌上最特別的就數(shù)這個竹簽串肉了,這道菜就是我們有名的侗家串串肉,竹簽上面肉塊的數(shù)量就是主人家招待來賓的數(shù)量。你別小看這串肉啊,制作它的材料都不是普通的材料,它是我們從江土產(chǎn)的香豬肉制作而成。你看這桌飯上面,有我們從江土產(chǎn)的香豬肉,還有我們從江土產(chǎn)的香糯米,有腌魚、腌肉、紅肉、酸湯魚、串串肉。吃了這樣一桌飯過后啊,就意味著來年能夠和和美美、吃穿不愁、大吉大利。
千余名侗族群眾圍坐在桌旁,還有前來小黃游玩的三百余名游人受到了熱情的小黃人邀請。敬酒歌此起彼伏,熱鬧非凡。來自廣東的小李說:“我這次來黔東南旅行就是來感受少數(shù)民族和漢族不一樣的習(xí)俗,感受這里不一樣的春節(jié)。這里年味兒特別濃,尤其是今天在小黃,我聽了小黃的侗歌,也吃到了小黃的長桌宴,還感受到了小黃的熱情。非常地開心!”來自深圳的小劉說:“我們在城市里面已經(jīng)很久沒有這種過年的感受了,現(xiàn)在到這里來了以后有種從來沒有過的感覺。非常非常好!”
據(jù)了解,從江縣小黃村在春節(jié)期間,除了千人侗族大歌賀新春活動,每天鼓樓里都會對歌至深夜,還有唱侗戲、斗牛、吹蘆笙、吃相思等民俗活動。與此同時,侗家的小孩子們還要到歌師的家里接受侗歌的傳承教育。這只是從江縣侗族人民迎新春活動的一個方面,在其他地方還有許多豐富多彩的民間民俗活動。(吳金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