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他們也和我一樣,被一些東西所吸引。
所謂的對單身的擺脫的渴望,只是一種說辭。我們常常有太多這種說辭,一方面說渴望掙很多錢,另一方面卻討厭錢的罪惡。一方面說想離開北京回家,另一方面卻在北京一呆很多年。一方面說該鍛煉身體了,另一方面卻躺在床上等著這種想運動的沖動離開。一方面說想戀愛了,另一方面卻陶醉于單身的快樂。
單身是一種習慣。有時候明明知道有些習慣不好,卻遲遲不愿意去改,更有些時候,習慣稱為習慣的時候已經意識不到是一種習慣了。單身的理由有很多:我是做技術的,認識人少;我初中畢業,文憑低沒人要;我年紀這么大了,好男孩或好女孩早就沒了,如此云云。然后又去參加單身活動,和另外一群單身的異性在一起,討論著我們彼此想要的另一半。有些世俗的觀念在影響著我們,譬如說年紀大了該結婚了,父母在催了,自己也著急了。然后又給自己一個堅實的理由,像我們上面說的:找對象不容易找。其實,最終,我們還是陶醉于一種狀態:單身。
單身成為一種習慣的時候,我們習慣世界里只有這一個人,雖然有時候有些著急,但一群著急的人在一塊的時候,就不著急了。因為我的單身在這個群體的情境下,成為了一種常態。
并且樂在其中。
我喜歡一直保持著開放和可能,到哪都說,網名籍貫星座血型擇偶標準,然后看著一堆異性猜測著可能性。我喜歡和一群單身的人叫啊喊啊玩桌游玩到最盡興,然后開開心心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我喜歡自由,無拘束,開放,喜歡和一群老朋友或陌生人隨意聊天游戲,喜歡沒有壓力。
當我這么說的時候,未必會有人認同。
因為他們真的是渴望擺脫單身,只是機緣沒有到。工作中,我們都有堅定的信念,只要去努力,就一定能做到。為什么恰恰到了感情,卻又在這無計可施。任何一種狀態,只要在持續且沒有被擺脫,這種狀態必然有吸引我們的地方。
溫柔不是問題,男人味也不是問題。問題是,我們是否真的想找到,還是只是幻想我想要。
想起了那個古老的故事。在洪水暴發后,某人虔誠的說,上帝會來救我。船來了,他拒絕上船并且說上帝會來救我。飛機又來了,他拒絕登梯并說上帝會來救我。結果他真的去見了上帝并且責怪上帝為何不救他。上帝只是輕言輕語:我救了,只是你不要。
那個理想的伴侶,上帝一直都有給。只是,我們不要。而在期望以另外一種形式出現,以一種莊嚴的,浪漫的,神圣的或其他的方式出現,然后呈現在我們面前,并且說:他就是你要找的人。
可惜上帝沒有這么做。
上帝只是把他放在不起眼的拐角處,而你卻不曾認真看他一眼。只是仰頭大叫:我的他,在哪里。然后繼續低頭流連于單身聚會之間。
有的人說,自信或自卑,或真的是因為某某原因。那么,我不相信。真的想獲得的時候,大千世界,總能獲得。感情和工作一樣,有天定的成分,但更多的是人定。
除非你像坐在河邊的路人一樣,對著河岸說:啊,親愛的彼岸,親愛的彼岸你過來吧,我想領略你的風光。對他來說,坐在這不動的好處要大于走到對岸去看風光。
那么對于你呢,你坐著不動,是什么吸引了你,讓你寧愿在這坐著,也不愿意走過去看風景。
人生和城市,都這么好笑。一面要,一面又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