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此可見,補充營養的同時還要講究科學的烹飪方式,才能達到理想效果。 挑肥揀瘦,不知不覺缺鐵
一個暑假不見,我的小鄰居菲菲高了許多,居然不像一年級的小新生。這天她跑到我家來玩,當我彎腰捧起她那白白胖胖的小手時,發現孩子的指甲又薄又脆,有幾只還出現了細細的裂紋,每個指甲扁扁平平,略彎地向上翹起。憑著多年從事血液專業的經驗,我直覺菲菲缺鐵了。
和菲菲的媽媽一聊,她大吃一驚:“怎么可能?我們菲菲白白胖胖的。”嘴里說著,但還是依我的建議帶孩子去醫院抽血檢查。結果證實菲菲有輕微的缺鐵性貧血。
但菲菲的媽媽仍然很納悶:“我們都很注意給孩子補充營養,天天喝牛奶,餐餐有魚有肉,怎么還會缺鐵呢?”
醫生點評:雖然現在人們的生活大為改善,但缺鐵性貧血的患者仍大有人在,女性和兒童患者尤其多見。而這其中,膳食攝入不夠是最主要的原因。
在正常情況下,鐵的吸收和排泄保持動態平衡,又有一定量的儲存量,短期食物鐵的缺乏或失鐵,一般很少成為缺鐵的原因,但以下情況極易造成缺鐵乃至貧血:攝入鐵不足或偏食;生長發育快,如4個月以上的嬰兒、兒童、青少年生長發育快,各種營養素包括鐵的需求量增大,而又未及時補充富含鐵的食物;長期喂奶,未及時添加輔食;有導致吸收不良的胃腸道疾病等。雖然現在的父母都很注意孩子的營養,但有時對孩子的挑食、偏食卻往往不能很好地糾正,導致孩子“挑肥揀瘦”,只吃自己喜歡的,很容易導致某種元素的長期缺乏。
含鐵量豐富的食品有動物血、動物肝臟、海帶、紫菜、木耳、香菇等,其次為豆類、肉類、谷物,而乳制品、蔬菜、水果的含鐵量很低,油脂中不含鐵。鐵吸收程度還與食物種類有關,肉類鐵的吸收率高于植物,人奶內鐵比牛奶內鐵易吸收,茶葉的鞣酸與鐵形成難溶性復合物,影響吸收。
另外,別小看了鐵鍋,用鐵鍋炒菜時,可有無機鐵滲入,增加膳食鐵含量。
因此對菲菲的情況,只要及時調整一下菜單,貧血就會很快糾正,相應地反甲等癥狀也會消失的。
由此可見,吃得好并不等于營養就好,平衡膳食才是關鍵。希望父母們能走出誤區,不要讓孩子表面上長得白白胖胖,實際上卻營養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