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訊 前幾天,一位滿臉憔悴的母親來到診室,焦急地訴說著她的孩子因為高考成績不理想,這兩年一直郁郁寡歡,已經斷斷續續休了大半年的學……最后,這位媽媽殷切地看著我,眼神里滿是希望,“孩子誰的話也不聽,您是醫生,要不您好好勸勸他。”
我的心里無奈地嘆了一口氣,這樣的請求,無論在門診還是病房,幾乎天天都會聽到。很多人想當然地認為,心理疾病既然是看不見的“心病”,也就是思想上出了問題,自然也應該用“心藥”醫,勸一勸、說一說,跟他好好講道理,也就能治好了。不少家屬甚至把希望寄托于醫生的“巧舌如簧”。
然而事實上,精神心理問題并不僅僅是思想上“想不通”那么簡單。它們就像高血壓、心臟病一樣,有著固有的生物學和遺傳學因素,比如精神分裂癥、抑郁癥、多動癥等疾病,與大腦中的神經遞質功能紊亂有關,通過平衡和調節這些物質,才能更好地治療疾病。
因此,單靠“勸說”并不能解決心理疾病。有了這樣的問題,應該盡早到正規的精神科或心理門診正確診斷,根據醫生的指導,接受必要的藥物治療。當然,必要時結合心理治療、電生理治療等,對康復也會大有益處。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