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聞網訊 核心提示:每天上午,73歲的曾桂英都會從頂樓步行到底樓,逐層開始搜索,撿回各式各樣的廢棄物。這些垃圾幾乎填滿了曾桂英的家。然而,她的家庭并不貧困。面對曾婆婆這種持續兩年的“嗜好”,女兒們一籌莫展。
母親的“怪癖”
每天逐層樓搜索,撿來紙箱、塑料瓶、臟拖鞋、衣物、廢棄的食物等垃圾放在家中。女兒們丟掉了她撿回的垃圾,她指著幺女兒說:“你就是我的敵人。”
心靈的“處方”
心理專家建議,家人應帶她去進行相關檢查。對于她撿垃圾的習慣,要循序漸進地勸導,應選擇能威懾她的人勸導,或讓外孫從健康角度勸導。不要采取過激方式,讓她與家人間產生隔閡。
每天上午,73歲的曾桂英都會從頂樓步行到底樓,逐層開始搜索,撿回各式各樣的廢棄物———廢舊塑料瓶、紙箱、衣物、裝飾品、甚至還有吃剩的食物……這些垃圾幾乎填滿了曾桂英的家。然而,她的家庭并不貧困。
面對曾婆婆這種持續兩年的“嗜好”,女兒們一籌莫展。昨日,成都商報(微博)記者邀請成都市第二人民醫院心理專家,前往曾桂英家中,試圖解開她撿垃圾的原因和秘密……
僵持
母親愛撿垃圾放家中 連別人丟的湯圓都撿
昨日上午,曾桂英家的客廳緊挨著陽臺,雖然采光不錯,但因堆積如山的垃圾遮擋,房間里的光線很灰暗。雜亂的東西讓客廳異常擁擠,一輛小推車擺放在電視旁邊,兩個廢棄紙箱重疊著,里面裝著各種飲料瓶。一束枯萎的滿天星插在花瓶里,水已經變成黃綠色。
幺女王麗一回到家中,就開始搜索母親撿來的廢品。她拿起一個破舊的彩色凳子,無奈地問道,“這又是撿來的嗎?丟了。”曾桂英一下就怒了,“你敢丟,這個可以來放娃娃的書包。”繼而,王麗又打開冰箱,里面塞滿了食物,她指著一包湯圓,嘆了口氣說,“別人開了封卻沒吃,丟在門口被她撿回來,這種食物能吃嗎?”
從廚房里的擺設,可以看出曾桂英節儉的性格。水龍頭只開了一點點,下面放著水桶接著水。一旁,包括鍋、盆、桶等8個容器都盛滿了水。王麗稱,有時她想找個鍋煮碗面,都很困難。
每次回家,王麗都試圖與母親溝通,讓她丟掉這些沒用的垃圾。這一次,有了心理專家的陪伴,王麗又開始做母親的工作,提出幫助母親一起賣掉垃圾。
曾桂英戒備地看了看女兒,沉著臉說:“你不準碰我的東西!”此后,無論女兒說什么,她要么激烈回擊,要么一言不發。
沖突
女兒丟了她撿的垃圾 她說“你是我的敵人”
在幾個女兒中,曾桂英曾經最疼愛幺女王麗。然而,兩個多月前,因為垃圾的事,母女倆幾乎反目。
曾桂英住在二女兒王清家中,與兩個讀小學的外孫同住。隨著陽臺上堆積的垃圾越來越多,光線的遮擋讓兩個孩子在客廳做作業受到影響。于是,經過全家人商量,大家決定支開曾桂英,處理垃圾。那天一大早,女兒們編了一個借口,將曾桂英送到大哥的家中,隨后便開始清理垃圾。整個過程中,她們都震驚了,垃圾不僅有廢紙箱和塑料瓶,還有幾十雙臟拖鞋和衣物,還有一箱腐爛的大閘蟹。為避免母親再將垃圾撿回來,她們將垃圾丟在了小區外的垃圾站。從早忙到晚,她們終于清空了垃圾,還買來新家具換掉舊家具。整個家煥然一新,連兩個孩子看到也很高興,“家里終于清爽干凈了!”曾桂英回來看到后,臉色蒼白,一言不發。王麗稱這件事與姐姐們無關,全是她一手安排的。母親指著她說:“從現在開始,你就是我的敵人。”
如今,這件事已經過去兩個月,曾桂英仍然難以釋懷。她對王麗非常冷淡,從不搭理她。王麗經常安撫母親,但母親仍冷冰冰地說,“我不會原諒你的。”
曾桂英的老伴住在其他子女家中。他說,自己知道妻子的這種行為,但他管不了。
無奈
條件不差卻愛撿垃圾 母親的行為是病嗎?
據二女兒王清介紹,母親一直很節約,兩年前才開始撿垃圾。而且,母親很“顧面子”,只撿所居住的單元樓里的垃圾,而且會選擇在住戶很少出入的時間段撿。這個單元樓一共有18層,每層樓有7戶住戶,每天上午,她便每層樓去搜索。
最讓女兒們受不了的是,家里買的7000多元的洗衣機,被母親用來洗撿回來的衣物、鞋子等。洗干凈后,她還曾將一條男士的秋褲改小給外孫穿。甚至,她還撿過過期的包子、豆瓣等食物,在女兒們不知情的情況下,煮來給孩子們吃。而且,夏天的時候,陽臺上堆放的垃圾過多,還會長蟲,散發著刺鼻的異味。
母親的行為讓女兒們百思不得其解。父母每個月有近2000元的工資,子女們也會給她生活費,經濟條件并不拮據。這難道是一種疾病?然而,母親除了撿垃圾的習慣外,其他行為方式一切正常。曾經,女兒們懷疑這是一種病態反應,提出帶母親前往醫院診斷,卻遭到她的強烈反對。
無奈之下,王清來到成都商報講述了她們的無奈,希望有心理醫生上門與母親溝通。 (因當事人要求,人物均為化名)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