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昌市民趙先生致電本報稱,網上流傳耳機是細菌的溫床,一旦戴上耳機,耳朵里的空氣難以流通,溫度也隨之升高,耳塞表面的細菌將因此快速繁殖,不利于耳朵健康。趙先生想知道,這個傳言是否真實?為此,本報記者進行了一番實驗。
多數市民從未清洗耳機
進行實驗之前,記者在南昌街頭對市民進行了隨機采訪。市民李女士告訴記者,她很喜歡戴著耳機聽音樂,使用耳機的頻率也很高,但從未對耳機進行過清洗,“應該不會有多少細菌吧?”
市民張先生也表示,他從未清洗過耳塞,“反正耳塞是自己用,應該不會有多臟,所以覺得沒必要。”不過,張先生也提出了疑問:“我若是要清理,應該如何清理才好呢?用清水還是專門的消毒液?”
類似的疑問,在記者隨機采訪的多數市民當中都存在。只有少數市民表示,如果看到耳機上有臟東西,會用紙巾或濕巾擦拭,但也沒有專門清洗的習慣。
入耳式耳機比耳塞式耳機更易藏細菌
實驗道具:三副用過的耳機,單耳耳塞式為1號,雙耳入耳式為2號,雙耳耳塞式為3號。
實驗工具:無菌生理鹽水、滅菌吸管、無菌培養皿、醫用滅菌棉簽等
實驗人員:南昌市西湖區疾控中心檢驗科應艷(注:本次實驗結果僅對本次實驗負責)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