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人體比作一個運轉的公司,腎臟絕對是那個默默干活、任勞任怨的好員工。兩個像拳頭大小的腎臟,每天濾過和清潔的血液有200升,相當于10桶飲用水的量!并且,腎臟還有“輕傷不下火線”的特點。腎臟不但有巨大的代償功能,發生病變后癥狀往往非常隱匿,以至于被很多患者忽視,等惡化到了終末期,痛苦不堪。
不過,還是有些蛛絲馬跡提示您的腎臟需要“檢修”,北京大學第一醫院腎內科張路霞副教授提醒,不要忽視了腎臟發出的這些求救信號:
1.尿量變化
正常人每天排尿1000—2000毫升,平均1500毫升,無論是尿量變多還是變少,都可能是腎臟疾病的表現。特別是正常人夜尿很少,如果發現夜里要起來好幾回,而睡前喝的水并不多,更要警惕腎臟病變。
2.尿性狀改變
正常人的尿色是透明的淺黃色,如果喝水少或清晨第一次排尿,顏色稍深。如果尿色發紅,或者尿中泡沫多,要注意去腎內科檢查。
3.水腫
腎臟是人體代謝水的器官,腎不好,水就會蓄積。有的人早上起來發現眼皮浮腫,或者雙腳、雙腿浮腫,都要考慮腎臟的問題。
4.惡心、嘔吐等消化道癥狀
腎臟病發展到終末期,會影響胃腸道功能,導致惡心、嘔吐、食欲不振等癥狀,因此有了這些表現,除了看消化科,還要注意排除腎臟病。
5.皮膚瘙癢
終末期的腎病患者,由于體內的尿素不能經尿液排出,會通過皮膚排泄,由此刺激皮膚;另外,身體內積累的毒素會導致周圍神經病變,也會引起皮膚瘙癢。
最后,張路霞強調,以上腎臟病變的信號有的發生在早期,有的已經是晚期的表現,所以,光靠癥狀來判斷自己腎臟是否健康是不行的。“一定要重視體檢,特別是老年人以及患有高血壓、糖尿病、血尿酸異常等疾病的高危人群。”
冬季如何養腎
在冬天,我們人體中的陽氣往內收藏,氣血趨向于里,皮膚致密。到了冬天很多人都發現自己上廁所的次數明顯增多了,這主要是由于冬季皮膚致密的原因,體內水分不易從體表外泄,而經腎、膀胱的氣化,少部分變為津液散布周身,大部分化為水,下注膀胱成為尿液,無形中就加重了腎臟的負擔,如果不能及時疏導易導致腎炎、遺尿、尿失禁、水腫等疾病。因此冬天養腎也就顯的尤為重要,而通過飲食調理師最好的養腎方式。
溫食忌硬
我們經常的食物中,黏硬、生冷的食物大都屬于陰性食物,如果在冬季經常吃這類食物很容易對脾胃造成損傷。很多人在冬天都有吃火鍋的愛好,但卻不知道如果食用過熱的食物很有可能會損傷食道。這些熱燙食物再進入腸胃后,又容易引起體內積熱而致病;冬天吃冷飲很多人覺得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但如果郭晗的食物進入腸胃,容易刺激脾胃血管,致使體內的血液流通不順暢使血流不暢,而血量減少將嚴重地影響其他臟腑的血液循環,有損人體健康,因此,冬季飲食宜溫熱松軟。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