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心理教師稱要“注意區分假性同性戀”,適當疏導
語錄
金羊網訊 同性戀學生:“我希望社會能夠平常地看待不同的性取向,就像世界上有黑種人、白種人、黃種人之別,或者有不同民族之分一樣。”
普通大學生:“我尊重同學的性取向,但希望他們在日常宿舍生活中有所克制,不要干擾到舍友的生活。”
高校老師:“在青春期發育過程中,情感無處寄托時可能產生‘假性同性戀’,要注意區分以及多加關懷。”
“在廣州同性戀群體中,學生比例超過10%。”這個出現在由中國協和醫科大學與“廣同網”合作開展的大規模調查中的數字,讓正在關注“校園戀愛那些事”的記者頗感驚異。記者通過采訪廣州多所高校發現,部分同性戀學生呼吁社會平等看待,而部分學生則在尊重同學性取向的同時也望宿舍生活不被打擾。
●大四女生“軟嘴唇”
坦對“不一樣”幫人解心結
廣州某高校大四女生“軟嘴唇”與幾乎所有女生一樣,她喜歡八卦、喜歡明星,生活簡單快樂,但唯一有些與眾不同的就是,她從入學開始就坦然地承認自己喜歡同性。
“我幾乎從小學開始就知道我和別人不一樣,那時候和一個很像男孩子的女同學玩得很好。她在美國生活過,是她告訴我在美國有Lesbian (女同性戀)這個詞,說這在美國比較常見,只是喜歡的人不同而已。”“軟嘴唇”對記者說,“此后我覺得這種‘喜歡’是正常的,能夠正確認識自己這種‘不同’。我并不在乎別人的看法,只求做好自己。”
“軟嘴唇”認為,只要自身能坦然面對,相信家人、朋友都會理解的,“就因為我夠坦然,當我告訴家里的時候,他們的情緒也沒有太大波動,也沒給我太大的壓力。”
目前,“軟嘴唇”利用課余時間為大學城里的一個NGO(非政府組織)——“同城社區”做志愿者,幫助同城的同性戀學生,定期舉辦談心會,傾訴情感困惑。她告訴記者:“一些女同學都生活在困惑中,不明白為什么自己不同于別人……這讓她們在感情上變得容易焦慮和苦惱,需要適當的精神減壓和自我認知。”
●大學生小昭
心理咨詢救了與閨密友情
小昭現在已經讀研一了,仍然和當初讓自己“困惑”的好友小劉保持著好友關系,但她開朗地告訴記者:“我有男朋友啦,當時只是困惑了一段時間,但現在已經能夠體會不同感情之間的區別,我和她現在繼續做閨密。”
原來,小昭剛上大一時便與隔壁寢室的同班同學小劉很談得來,兩人經常同進同出,幾乎形影不離。“我們喜歡一樣的音樂、動漫,很快成了無話不談的好友。”小昭說,“后來因為小劉個性爽朗、率直,又熱心腸經常幫我,我就開始越來越依賴她,有什么問題首先就想到找她。但因為她平時打扮有點中性,同年級的同學見我們這么好,就開始風言風語,甚至說我們是同性戀。”小昭當時很苦惱,甚至也懷疑自己對小劉的感情“不正常”,只好到心理咨詢室找心理老師求助。
“當時心理老師通過談話、測試確認我和小劉的性取向都是正常的,讓我正確看待我們的關系,不要受流言影響。”小昭表示,“幸虧當時處理得好,差點害我失去這個好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