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中醫來講,肚臍、臍,俗稱肚臍眼,中醫稱之為“神闕”,是人體中唯一可以用手觸摸,用眼睛可以看到的穴位。
肚臍眼的泥能摳掉嗎?
肚臍是連接胎兒與母親的臍帶的痕跡,作為人體胚胎期器官的一部分,肚臍是比腹部其他地方皮膚與腹腔內聯系要更緊密的。所以洗的方法不當,會對腹腔內的內臟(主要是小腸)造成刺激,引起消化系統的不適,也就是肚子疼。
所以,肚臍眼里的泥不是不能洗,而是應該保持清潔。但洗肚臍的方法比較講究,不能像搓澡挖鼻涕那樣用力,而是應該用棉簽一類較軟的東西沾上浴液,“點到為止”的清洗。
如何關愛臍部注意臍部衛生
要注意防“風”
臍周是腸胃部位,容易受涼,所以要防止臍部著涼。早、晚天氣較涼爽時或者陰雨天氣溫較低時最好不要穿露臍裝,穿露臍裝騎摩托車或自行車時車速不宜太快,睡眠時應在腹部蓋上薄物或使用護臍帶。
防止臍部意外受損傷
臍周部位裸露,因缺少衣著的保護,往往容易遭到意外損傷,如燙傷、擦傷、劃傷等。因此,日常起居或工作中要小心。
盡量不要進行紋飾
貪靚的MM們往往覺得穿露臍裝還不夠吸引眼球,喜歡在臍部貼飾圖案,甚至文飾永久性圖飾。但是,如此,會造成一定的健康隱患。因為貼飾會妨礙皮膚的排泄功能,有可能引起濕疹、汗疹等皮膚病:文飾的顏料往往含有一些對身體有害的化學成分,如在營業場所文飾,共用文針還有可能傳播傳染病。所以進行文飾要慎重。
如何安全清除臍屎?
肚臍本來就是藏污納垢的地方,里邊有點污垢,可以保持正常肚臍溫度。否則,太干凈,熱量散發快,腸胃功能都要受損。可以說臍屎是“清潔類排放物”的代表。
但真的太多又很想把它清除的話,要輕柔。如果肚臍比較淺,直接用水清洗就可以了;如果比較深,容易在里面褶皺的地方存污垢,那就用棉簽涂點沐浴液或者香皂洗,洗完后要將香皂沖洗干凈,然后用細軟吸水的毛巾擦干,使其干燥清潔。也可以用花生油擦洗,洗完澡拿棉花點一點油放到肚臍里輕輕擦拭,有防病的功效。
肚臍該怎么清洗比較恰當?
需要提醒的是,清潔肚臍時不宜用力,不宜用手摳,動作要輕柔。由于肚臍不宜受涼,建議洗肚臍時用溫水,并在洗完后及時擦拭,不宜長時間將肚臍和肚子暴露受涼。
提示:夏日汗流量大,身體上的污垢很容易隨汗進入臍眼而沉積。每天用溫熱的清水加中性沐浴液擦洗臍周及臍眼,以清除污垢,防止病菌滋生。但不宜用力搓揉,以免弄傷皮膚發生感染。
肚臍會“說話” 肚臍隱藏的那些“小秘密”
肚臍眼是我們人體內部與外界距離最近的地方,當我們還是嬰兒的時候,就通過肚臍與媽媽連為一體,營養也從肚臍中吸收。但你可知道,肚臍也有顏色?不同形狀的肚臍代表著不同的身體狀況?肚臍眼也藏著很多健康秘密。下面小編就來帶你認識我們的肚臍,教你從肚臍保養保護我們的健康身體。
肚臍是我們人體中唯一可以用手觸摸,用眼睛可以看到的穴位,因而歷來被醫家視為治病要穴。我們可以發現,肚臍是人體柔弱的部分。你可知道每個人肚臍有不同的形狀,而且顏色也各不相同。其實這是肚臍發布給我們的一個健康信號,從肚臍中可以看出我們身體上的存在的小毛病。因此,我們應該多正視肚臍,在日常生活中多注重保養。
人的許多病癥都反映在肚臍上,可以說,肚臍是人體第二張嘴。所以,它的語言,你一定要仔細聆聽。肚臍也會亮起紅黃綠燈,它的改變,提示著內臟寒熱的變化。
肚臍顏色是個健康檢測訊號,不同的顏色發布不同的身體訊息,根據發出的預兆,掌握體內的脈動。
當肚臍顏色發白,沒有光澤時,原因是氣血兩虛,需要補充溫性的補品。當肚臍顏色發紅,表示心火重,體內藏有熱毒,需要排毒性寒的食物來調和。當肚臍顏色發黃,還會有油性分泌物滲出,發癢癢,則是胃部或肝臟內郁積著濕熱的征兆。當肚臍顏色發青或青藍,是因為體內有積寒。當肚臍顏色發紫,色澤黯淡,是因為體內有淤積。
肚臍的形狀和位置自然應該保持不變,一點小小的變化,就能夠很容易覺察到,它的變化,也是身體的晴雨表。
檢查方法:
1、肚臍突出是水腫或卵巢囊腫的征兆,也是哮喘病的預兆。
2、肚臍內陷,是脾臟和腎臟太虛弱的表現。
3、肚臍下移,則是體內有瘀氣。
4、肚臍偏左:有可能是大腸粘膜發生了病變。
5、肚臍偏右:則是肝炎。十二指腸潰瘍的表現。
肚臍的溫度變化,則是預知內臟寒溫最好的溫度表。
1、肚臍溫度過高是因為大腸或小腸內有積熱。
2、肚臍溫度過低,則是腎虛。
如何安全清除臍屎?
肚臍本來就是藏污納垢的地方,里邊有點污垢,可以保持正常肚臍溫度。否則,太干凈,熱量散發快,腸胃功能都要受損。可以說臍屎是“清潔類排放物”的代表。
但真的太多又很想把它清除的話,要輕柔。如果肚臍比較淺,直接用水清洗就可以了;如果比較深,容易在里面褶皺的地方存污垢,那就用棉簽涂點沐浴液或者香皂洗,洗完后要將香皂沖洗干凈,然后用細軟吸水的毛巾擦干,使其干燥清潔。也可以用花生油擦洗,洗完澡拿棉花點一點油放到肚臍里輕輕擦拭,有防病的功效。
提示:夏日汗流量大,身體上的污垢很容易隨汗進入臍眼而沉積。每天用溫熱的清水加中性沐浴液擦洗臍周及臍眼,以清除污垢,防止病菌滋生。但不宜用力搓揉,以免弄傷皮膚發生感染。
肚臍對于人們來說是個非常熟悉的部位,它位于腹部正中央凹陷處,是新生兒臍帶脫落后,所遺留下來的一個生命根蒂組織,在中醫經絡系統中屬于任脈的穴位——神闕穴。
對神闕穴名含義的解釋,主要有兩種:一種是指神之所舍其中,即生命力所在處;另一種是指神氣通行出入的門戶,為胎兒從母體獲取營養的通道,并維持胎兒的生命活動。人體先天的稟賦與這個穴位關系密切,古人有“臍為五臟六腑之本”、“元氣歸臟之根”的說法。
肚臍保暖很重要
肚臍是最怕著涼的地方。肚臍和腹部的其他部位不同,臍下無肌肉和脂肪組織,血管豐富。作為腹壁的最后閉合處,皮膚較薄,敏感度高,具有滲透性強、吸收力快等特點。因屏障功能較差,在人體又屬相對虛弱之地,易受涼而染風寒。
睡眠時更要注意臍部的保暖,以免引起腹瀉或感冒。尤其對于年輕女性而言,特別是經期女性,血管處于充血狀態,穿露臍裝最易因受涼而使盆腔血管收縮,導致月經血流不暢,時間長了會引起痛經、經期延長、月經不調等。
此外,穿著露臍裝會使腰腹部裸露,容易受冷熱的刺激引起胃腸功能的紊亂,導致病菌的入侵,出現嘔吐、腹痛、腹瀉等胃腸系統疾病。而且臍部肌膚較嬌嫩,易于受損,臍眼又容易匯集污垢,如不小心也會引起感染。
溫養肚臍,可鼓舞一身之陽氣。神闕穴鄰近胃、肝膽、胰、腸等器官,通過對神闕的溫養,還可以治療腹痛、腹瀉、急慢性胃痛、胃下垂、頑固性呃逆、功能性消化不良、結腸炎、脫肛等病癥。
揉按肚臍有助養脾胃
按摩臍部可促進胃腸蠕動,有助于消化吸收,大便溏瀉者可調,秘結者可通。方法:仰臥,兩腿弓起,先以右掌心按于臍部,左掌放于右手背上,順時針輕輕按摩36圈。然后,換左掌心按于臍部,右掌放于左掌手背上,逆時針輕輕按摩36圈。
每晚睡前空腹,將雙手搓熱,掌心左下右上疊放貼于肚臍處,逆時針做小幅度的揉轉,每次20-30圈,也可起到溫養神闕穴的作用。
經常堅持揉按肚臍,可以健腦、補腎、幫助消化、安神降氣、利大小便,加強肝臟腎臟的新陳代謝,使人體氣血旺盛,對五臟六腑的功能有促進和調整作用,而且可以提高人體對疾病的抵抗能力。
艾灸肚臍保長壽
古時有不少“灸臍”使人健康長壽的記錄。保健灸可用“艾卷”或“艾炷”施行。其中用艾條灸肚臍,是日常一種實用性很強的保健治療方法。我們可以把艾條(中藥店有售)的一端點燃,放在距離肚臍處皮膚2-3厘米處懸灸,持續時間為10-15分鐘。因為艾條本身就有溫通經脈、理氣祛寒的作用,用它灸神闕,可發揮刺激穴位和燃艾溫熱刺激的雙重作用。
“艾炷”灸是用艾絨做成的一個蠶豆大“寶塔”狀艾粒,放在皮膚穴位上點燃,或在“寶塔”下面墊上姜片或鹽末等,稱為隔姜灸、隔鹽灸。神闕穴的隔鹽、隔姜保健灸法,可間隔進行,每月10次左右,以每晚9點灸之為佳;一般每次可灸3-5炷,即點燃3-5個小“寶塔”,每次以感到局部溫熱舒適、稍有紅暈為度。
灸此穴可以提高NK細胞(自然殺傷細胞)的活性,從而達到抗病強身保健的作用,具有溫陽固脫,蘇厥救逆,補中理氣之功效。《醫學入門》中說:“藥之不及,針之不到,必須灸之”。高血壓患者或容易上火生瘡、饑餓狀態的人,以及飯后2小時內最好不要灸。
灸神闕的時候,如果不注意可能會燙傷局部皮膚,所以我們還可以用熱水袋熱敷來代替艾灸。但水溫不宜太高,感覺溫熱舒適即可,熱敷期間若水袋溫度降低就應立即更換。
藥物敷臍:獨特而理想的給藥途徑
肚臍沒有皮下脂肪,血管非常豐富,所以藥物易于滲透、吸收,加上藥物不受胃酶的干擾破壞,因此用藥量少、見效快。肚臍作為人體一個獨特的給藥途徑,用藥物貼敷或施以熱熨等方法,有復元回陽、開竅固氣之功能。特別適合于有胃腸、肝臟疾病的患者,由于中藥敷肚臍不經肝臟代謝,可減少毒副反應,因此是一條理想的給藥途徑。如敷以黃連粉、牛黃粉能退熱;檀香、細辛粉調酒敷可緩解心絞痛;用珍珠粉、丹參粉敷貼能治失眠;砂仁、枳實敷可調治消化不良。
慢性病防治:藥物由中藥防風、黃芪、肉桂各等份組成,碎成細末敷臍。先用75%酒精棉球消毒神闕,趁濕填入藥粉0.5克于肚臍內,外貼膠布蓋住藥物即可。3日換藥1次,5-7次為一個療程,可連續敷臍2-4個療程。
治療高血壓:吳茱萸、川芎各等份,碎成細末,先用75%酒精棉球消毒肚臍,將藥粉5-10克放入肚臍中,外以麝香壯骨膏固封。3天換藥1次,1月為1療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