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蠡總共生了三個兒子,其中,小兒子是他遷居到陶、改稱陶朱公之后出生的。小兒子長大成人的時候,范蠡家遭遇了一場很大的不幸,他的二兒子到楚國做買賣,不知何故,與人發生爭執,而且不慎失手,把那人殺死了,被關進了楚國的監獄里面。按照法律,殺人是要償命的。所以范蠡的次子犯的是死罪。
范蠡可不是一般人,他是天下首富啊。范蠡的老家也是楚國。范蠡又在越國當過多年的國家領導,朋友遍天下。要是別人有這樣的條件,兒子被判了死刑,自己又是首富,財大氣粗,關系又多,把兒子救出來,應該不是什么難事。即使救不出來,免除死罪,改判個無期、有期的,似乎也問題不大。
范蠡也確實派大兒子帶了一大筆錢到楚國找關系活動,但結果卻是,不僅沒有把二兒子救出來,反而使他死得更快、死得更難看。
當二兒子的尸體被運回來的時候,全家人都悲痛欲絕,范蠡卻是哈哈大笑。
范蠡的表現太奇怪啦!這不是一件好笑的事啊,他笑什么?難道說,他經受不住這個沉重的打擊,被氣瘋了被氣傻了嗎?如果不是,他的笑聲從何而來呢?
要想揭開這個謎底,還必須從故事的開頭說起。
當二兒子因為殺人,被關進了楚國的監獄里面,要判處死刑的消息傳來的時候,范蠡的家人都急壞了,央求范蠡趕快想辦法營救。
范蠡卻顯得非常平靜,慢慢地說:“殺人償命,理當如此。不過,我也聽說,千金之子不死于市。我們家富有千金,可以不在大庭廣眾的市場上被處死。”
在人員密集的鬧市處決犯人,是古代常用的一種刑罰。這種刑罰,早在周朝的時候,就已經出現。例如,《周禮》就有“刑盜于市”的法律。在市場上,把偷東西的賊處死、或者執行其他刑罰。這樣做的目的,一方面是警示,為了震懾老百姓;另一方面也對犯人表示侮辱,意思是不僅要剝奪犯人的生命,而且還要剝奪他的尊嚴,讓他死也沒面子。清朝的時候,經常在北京的菜市口處決犯人,就是沿用這種做法。范蠡說“千金之子不死于市”,意思是雖然兒子依律當斬,但是也可以想辦法讓他死得體面些,不至于在大庭廣眾之下丟人現眼。
于是,范蠡準備打發自己的小兒子去楚國活動。范蠡拿出了千鎰黃金,裝在一個很不顯眼的粗糙器具里面,用一輛牛車拉著。正當小兒子要上路的時候,范蠡的大兒子卻站了出來,非要去不可。范蠡不答應。大兒子非常郁悶,就說:“在別的人家,長子就像管家一樣,F在弟弟遭了難,父親不讓我這個長子去,反而讓小弟弟去,這不是明擺著認為我無能嗎?既然父親這樣瞧不起我,我干脆死了算啦!”說罷,還真的要尋死覓活。
范蠡的妻子急得團團轉,對范蠡說:“現在讓小兒子去,也不見得就能救出老二。如果老大再氣出毛病來,有個三長兩短的,那可如何是好呢?”
范蠡沒有辦法,只好改派大兒子去。范蠡寫了一封信,讓大兒子拿著去找一個莊先生,這位莊先生是范蠡過去的老朋友。范蠡又囑咐大兒子說:“你到了楚國,把這些黃金全都交給莊先生,他要你怎么辦你就怎么辦,一定要聽他的安排,千萬不要和他爭辯什么。”老大滿口答應著,就上路了。但是他又擔心一千鎰黃金不夠,臨出門的時候,自己又私下帶了幾百鎰黃金。
老大一到楚國,就打聽莊先生。楚國人倒是都知道莊先生,但是莊先生的家卻不大好找。在人們指點下,老大好不容易在靠近城墻邊的一片荒地里,找到了莊先生的家。撥開齊腰深的荒草,才能走到門口,房子又小又破。莊先生和老伴,穿得破破爛爛,一副窮困潦倒的寒酸相。
老大原來還以為莊先生是一個了不起的大人物吶,一看這副模樣,頓時涼了半截。一開始他還以為找錯了人,等到弄明白了這個窮酸齷齪的老頭確確實實就是父親讓他找的莊先生,心里就想:父親怎么讓我來找這么一個人啊?!
心里雖然嘀嘀咕咕,但是老大還是按照父親的囑咐,畢恭畢敬施了禮,把信和一千鎰黃金交給了莊先生。莊先生看了信,收下黃金,說:“我知道了,你趕快離開楚國回家吧,千萬不要逗留。即使你弟弟被放出來了,你也不要問為什么。”
老大口頭答應著,心里卻是越想越不踏實:就這么一個窮酸齷齪的老頭,他自己都恨不得快要餓死了,能幫著我們辦成什么事啊?于是,老大并沒有按照莊先生的吩咐離開楚國,而是悄悄住了下來,拿出自己私下帶來的那部分黃金,到處托人找關系,果然找到了一個頗有權勢的楚國貴族,請他出面幫忙。
老大沒有想到,人不可貌相。那位莊先生雖然身居陋巷,顯得非常窮酸齷齪,但實際上卻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隱士,他因為廉潔正直,在楚國非常有名。甚至包括楚王在內的王公大臣,都很尊重他,把他奉為老師。
對于范蠡大兒子送來的那一大筆黃金,莊先生實際上并不想要,就對妻子說:“這是老朋友范蠡送來的,我們暫且收下,以后有機會再還給他。所以千萬不要動用。”
莊先生就找了一個機會,入宮拜見楚王。他對楚王說:“大王啊,近來我觀察天象,發現某個星宿出現在了某個位置上,這可是對我們楚國不太有利啊!”
楚王非常迷信,又向來非常信任莊先生,一聽莊先生的話,非常緊張,連忙問:“請問先生,我們怎么辦才好呢?”
莊先生說:“辦法倒是有,那就是實行德政,來消除災禍。比如說,可以宣布大赦,少殺人,就可以感動上天了。”
楚王說:“請先生放心吧,寡人一定按照先生的教導實行德政。”莊先生告辭后,楚王就派人把儲藏金銀財寶的國家倉庫密封起來,嚴加看守,準備宣布大赦了。
范蠡的大兒子找上的那位楚國貴族,聽到消息,大喜,連忙跑來向范蠡的大兒子說:“好消息!好消息!國王要宣布大赦了,你弟弟馬上就要釋放出獄了!”
老大問:“何以見得啊?”
貴族說:“過去,國王每次要宣布大赦的時候,事先都要把倉庫密封起來,以防止罪犯被放出來之后,會搶劫鬧事。昨天晚上國王又派人密封金庫了,說明馬上又要大赦了。”
老大聽了,高興得幾乎跳了起來。他認定弟弟得救已經是十拿九穩的事了,而弟弟之所以能夠得救,完全靠的是這位楚國貴族出的力。那位莊先生,卻絲毫沒有發揮任何作用。他頓時覺著送給莊先生的那一大筆黃金,簡直像白扔了一樣。他心想:既然莊先生沒有出什么力,就不應該得那筆黃金。不行,我得去把那筆黃金要回來!
于是,老大又來拜見莊先生。莊先生一見到他,非常吃驚,就問:“不是讓你趕快回家嗎?你怎么還沒有走啊?”
老大說:“我是為了救弟弟而來的,事情沒有辦好,怎么能回去呢?現在可好了,我弟弟命大,正好趕上楚國要實行大赦,他馬上就要被放出來了,我也就該回家了,所以來向您老人家告辭。”
莊先生是一個絕頂聰明的人,一聽這話,立刻明白了,他來告辭是假,要回那些黃金才是真。就說:“你拿來的錢在里屋放著,原封沒動,你自己進去拿吧。”老大就進屋拿上黃金走了,還為省下了這么一大筆錢而暗自得意。
實際上,莊先生既想看在范蠡老朋友的面上幫他的忙,又壓根不想要范蠡的錢,F在,反而被范蠡的大兒子誤會了,以為他是一個貪財不辦事的人。莊先生感到被人羞辱了,非常氣惱。
莊先生咽不下這口氣,就再次進宮求見楚王,說:“大王啊,我上次說了某某星宿可能對楚國不利,大王決定要實行德政來逢兇化吉。這本來是一件好事。不過,我在街上聽人議論紛紛,說陶朱公的兒子殺了人,被關在監獄里面,他家拿了很多錢賄賂大王手下的人,說大王實行大赦,并不是為了給楚國求福,而是為了釋放陶朱公的兒子而掩人耳目。”
楚王一聽,大怒,說道:“我雖然德行不高,但是怎么會單單為了陶朱公的兒子而大赦呢?為了證明我不是這樣的,先把那陶朱公的兒子殺了再說!”當場就下令把范蠡的二兒子推到街上砍了頭。而且為了以正視聽,還很有可能大張旗鼓地宣傳,說被處決的就是陶朱公的兒子。然后,楚王才宣布大赦。
范蠡的大兒子白白忙活了一場,不僅沒有挽回弟弟的性命,反而讓他死得更慘,死得更沒有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