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隨著山東省貫徹教育中長期改革和發展綱要步伐的推進,高考(微博)將在2014年進行重大的變革:文理不再分科,英語聽力的取消……一系列重大的變革,將對暑假開學后的高一和高二學生帶來不少沖擊,這些變革究竟有多少值得期待,效果究竟如何,仍需要時間的檢驗。
英語聽力不考了 “聾啞英語”會不會卷土重來
英語的聽說讀寫能力,一直是衡量考生英語水平的重要指標,我省也從2001年開始把聽力正式納入到高考中來,30分的聽力測試,占據了英語總分的五分之一,而在日常的教學中,聽力的訓練更是重要的內容之一。
不過,按照省教育廳的計劃,從2014年起,我省外語考試科目中的聽力考試,不再納入夏季高考統一考試內容。招生院校可在招生章程中對考生高中學業水平考試中的外語聽力成績提出要求。報考外語類或對外語口語有要求的專業的考生仍需參加由省統一安排、各市招生考試機構組織的外語口語測試,其成績計入考生電子檔案,作為高校相關專業錄取時的參考依據。
據介紹,取消高考外語聽力,并不意味著對外語聽力不重視,而是將用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的聽力部分補充對高考考生的聽力要求。這樣,既可以滿足不同高校、不同考生對外語考試及成績的需求,還可以減輕一部分考生的備考負擔。通過加強高中學業水平考試中外語聽力部分的考試考核,改變“一考定終身”的局面,促進公平原則的落實。
不過,作為日常教學的“指揮棒”,高考的每一個細微的變革,都會引發日常教學中的重大變化,不少英語教研人士擔心:“聾啞英語”會不會卷土重來?“兒童接觸語言是從聽覺開始的,學習語言講究‘四字功’,即聽、說、讀、寫,其中聽是擺在第一位的。因為聽力是獲取語言信息及語言感受的第一途徑,只有通過聽,才能使說、讀、寫基本技能達到綜合運用,從而發揮語言的交際功能。”曾長期從事教育科研工作的翟廣順告訴記者。
(本文來源:中國教育在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