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到令行禁止
父母在心理上總會有這樣的優勢:你是我的孩子,而且我都是為你好,所以你應該聽我的。而現在的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從小被呵護慣了,自我意識特別強,不太“聽話”。章梓茂說,要想讓孩子完全按照你的意思行事,實際上是很難的。這就需要在平等交流和家長意志之間平衡好。如何令行禁止呢?章梓茂的原則是:少對孩子說“不”。這樣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情緒對立。“如果常把‘不行’掛在嘴邊,這個‘不行’一定會大打折扣。只有覺得什么事情必須加以制止時,必須做到態度堅決才能達到令行禁止的效果。”章梓茂說。在他的記憶中,有兩次對女兒說“不”。一次是四五歲的時候,女兒自己爬到高處去拿一個東西,他發現后,告訴女兒爬高危險,摔下來會受傷,不許爬,女兒說不爬了?蛇^了一會兒,又爬上去拿,這次,章梓茂在女兒屁股上狠狠地打了一巴掌,女兒大哭,當時就爺倆在家,他就讓女兒哭,權當鍛煉肺活量,等女兒哭了幾分鐘,他才把她抱在懷里耐心的給她講為什么打她,終于讓女兒明白:爸爸告訴你什么事情不能做的時候,就一定是不能做的。從此,他再沒有打過女兒。女兒很聽話,他也很少對她說“不”。第二次說“不”是上初中。有一天,女兒在學校里遇到了不高興的事情,回家一言不發進了自己的房間,吃飯的時候,媽媽、姥姥、奶奶叫也不出來。后來,姥姥進她房間勸,她卻說“你給我出去”。隨后,把門關上了并上了鎖。章梓茂覺得女兒過分了,讓女兒把房間打開,女兒不做聲,他使勁踹了一腳門,并大聲說,如果再不開門,就把門砸了。女兒終于開了門,章梓茂推開了門,沒說什么,讓大家都吃飯。飯后,他單獨跟女兒交流。首先,承認自己的錯誤:不該發那么大火,其次,表示看到女兒情緒不好,其實自己心里也難過,想幫助她,最后,給女兒分析她的行為中的不當以及應該怎樣做。和女兒談了半個多小時,終于溝通好。
當孩子考了43分
雖然女兒考上了清華大學,章梓茂并不認為女兒是特別聰明的。他說,女兒初一入學時,成績處于中下游水平。但一直處于上升趨勢。初二時有一次期中考試,數學考了43分,排全班倒數第二。回到家后,女兒把卷子拿出來讓他簽字,看到女兒已經很難過,章梓茂沒說什么,在卷子上默默簽了字。
他相信女兒是努力的,知道這是個意外,他認為,孩子沒考好的時候,不能盲目責備,也不能安慰了事,要想辦法幫孩子找出不好的原因,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他仔細看了女兒的卷子發現,是女兒對于所學的知識中有些概念性的問題沒有弄明白,他指出這一點并對女兒說“不是什么大問題”,讓女兒先自己琢磨一下。兩天后進女兒房間的時候,他發現女兒把那張43分的卷子貼在了自己床頭的墻上,那長卷子一直到那個學期結束。學期結束她的數學成績是92分。
這樣考進清華
女兒高中順利進入人大附中高中部。第一個期中考試后,章梓茂看了女兒的成績,開始與她談如何規劃高中三年的學習。一個周末的晚飯時間,他用了兩個多小時的時間,從女兒學校當年考入北大、清華的人數開始談起,分析女兒初中時候的表現,高中的現狀,以及學校的師資、教育特色、三年后上清華北大的可能性等等。
他認為,只要女兒自己有強烈的學習愿望,遇到困難的時候大人稍加點撥,成績會穩步上升,考大學會有好結果的。他給女兒的建議是:課堂上一定要學好,與老師同學搞好關系,課余不上輔導班也并不單獨請家教。學有余力,參加學校的社團和競賽活動。女兒接受了爸爸的建議,一年后各科成績居全班中等。
高二會考結束后,章梓茂發現生物是女兒的弱項,又和女兒進行了一次長談。給女兒講了“木桶理論”:木桶盛水多少取決于最短的那塊木板,高考比的是總分,任何一科瘸腿都可能導致成績不理想。所以,在高考面前,不能因為自己不喜歡生物就放松對這科的學習,“為了高考成績總分,你必須克服情緒忍一下,再不喜歡也要先忍一下,先把考試這關過了,喜不喜歡的問題等到了大學再考慮。因為,你想去你喜歡的大學,就得靠分數說話。否則會小不忍則亂大謀,沒有別的辦法,你覺得呢?”女兒聽完后點點頭,知道自己該怎樣做了。到高二結束時候,各科成績已經達到年級中上水平。
高三那年,經過第一學期的強化訓練,各科成績逐漸排到了高三的年級前100名,這時候,對女兒是否能考上清華北大章梓茂心里還沒有底,因為女兒沒有特長加分,只能憑“裸考”分數。考前一個月,章梓茂覺得該掌握的知識女兒都沒有問題了,關鍵是讓其放松心態,保證考試時正常發揮。他通過聊天等方式幫助女兒緩解心理壓力,考前一天讓女兒陪著自己看了場電影。考試當天,女兒騎自行車去考試。高考成績出來:631分,高出清華大學檔線4分被錄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