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5日 重慶市某直屬中學高一學生家長冉素琴收到了學校發來的短信:“家長你好,下周體育課將進行長跑測試,如果你的孩子因身體原因(如心臟病、哮喘等)不能參加,請家長與班主任聯系!”
收到短信后,冉素琴就忙開了——忙著與在一市屬醫院工作的熟人聯系,給女兒開個“病假條”,這樣,女兒就不用參加長跑測試了。
冉素琴想的是:女兒生下來就體質較弱,雖然沒有明顯的病情,但一番長跑測試下來,不曉得要休養多少天才能恢復。
記者走訪了解到,冉女士這種“愛女心切”的做法在不少家長中具有普遍性。當體育課變得越來越像游戲課和娛樂課時,考察耐力和意志的中長跑測試,以及被稱為“要磨脫一層皮”的新生開學軍訓,成為不少學生和家長不敢挑戰的項目。于是,便出現了家長“幫忙”為孩子開“病假條”的情形。
學校發短信防范風險
“學生和家長隱瞞病史已成學校最大安全隱患”
既然明知會有家長開“病假條”,學校為啥還要給家長發上述短信?
記者聯系上冉女士女兒所在的中學。該校相關人士也很無奈。他說,之所以給家長發短信,是因為學校曾經在這個問題上吃過虧。前年夏天,一名患有哮喘的女生在沒有告知老師自己有這種病史的情況下,參加長跑測試,結果跑了不到200米后倒地抽搐。雖然及時送醫院救治,但此后很長一段時間,家長都扭著學校和老師不依不饒,要求支付一筆巨額賠償。
無獨有偶。今年5月,安徽省安慶市懷寧縣一名高一男生在參校運動會田徑比賽時,因天氣太熱突發心臟性猝死,再次敲響了因學生隱瞞個人病史導致安全悲劇的警鐘。
“學生和家長隱瞞個人病史已成為我們開展體育運動最大的安全隱患。”主城區多所學校體育老師都表示,現在的家長普遍不愿意公布孩子病史,大部分人是擔心因孩子身體健康問題導致同學、老師的“歧視”,使孩子在學校受委屈。
江北區一所初中的體育老師講了一件事:今年體育中考中,有一名女生在體檢時查出早搏,學校通知家長,其孩子不能參加部分中考項目,一開始家長反應很激烈,說自己的孩子非常健康。在做了大量工作之后,家長終于承認這名女生在幼兒時期確實有過心臟類病史,只是后來醫治較好沒有再復發。“但這對學校來說是確實存在風險的,萬一因為體育中考而誘發病情,那責任誰能分得清呢?”
針對學生隱瞞病史可能帶來的巨大安全隱患,衛生部在2010年初頒發的《托兒所幼兒園衛生保健管理辦法》中明確要求,孩子入園時家長需填寫孩子病史,方便一旦孩子出現緊急情況,得到對癥處理。
目前全國實行的高招政策也明確規定,考生如患有慢性病、重大疾病、傳染病、精神病、主要臟器手術史、肢體殘疾等,如果隱瞞不填,進校復查時將被退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