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黎平工業園區,已建成投產的廠房內,工人們在車間有條不紊的加工忙碌著;正在建廠的工地上,推土機、工程車機聲轟鳴,往來穿梭追趕工程進度,極目之處,一股強勁的發展熱浪在黎平大地掀起。
是什么成就了黎平工業園區今日的“繁花似錦”?翻開2011年2月13日黎平縣人民政府出臺的《黎平縣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該縣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將“工業強縣”作為三大戰略之一強力實施。一年多來,黎平縣工業發展亮點頻頻、可圈可點。
招商引資:四輪驅動
黎平縣搶抓廈蓉、黎洛、黎三高速公路及貴廣高速鐵路的建設和撤縣建市建設機遇,結合中東部產業轉移特點,及時出臺《黎平縣招商引資優惠和獎勵辦法》、《黎平縣招商引資中介獎勵辦法》等招商引資優惠政策,以“珠三角”、“長三角”地區為重點,改“坐等招商”為“主動出擊”。
“領導帶頭抓”、“部門聯動抓”、“全民一齊抓”、“檢查督辦抓”這四輪同時驅動。充分利用網絡、重大節日等載體進行招商宣傳,舉辦靈活多樣的招商宣傳與推介會。采取掛職招商、小分隊招商、聯合招商、點對點招商、以商招商、專業代理招商、節慶招商等方式,營造一個全民招商的良好氛圍,努力引進一批適合黎平產業發展的項目。
“傳統農業縣要發展工業,就必須堅持大開放、大招商,把招商引資作為‘工業強縣’的突破口。”在黔東南州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黎平縣委書記楊俊看來,要以招商引資為重要抓手,促進地方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加快工業化進程,從而使工業經濟成為全縣發展的重要增長極。
今年以來,僅縣四家班子領導帶頭外出招商就達11批次,簽約項目13個,主要涉及新能源開發、經濟產業園、金融中心、城市綜合體等產業。通過優良的投資環境、優惠的政策環境、高效的政務環境,吸引越來越多的企業落戶黎平。1—6月份,全縣累計簽約項目42個,簽約資金130.833億元,到位資金17.162億元。砥礪奮進的黎平招商人,用大招商推動了黎平經濟、社會的大發展。
七大產業:奮力上行
作為傳統農業縣的黎平,過去經濟不發達,主要是因為僅靠附加值不高的農業經濟作支撐,而工業相對薄弱所致。
“要提升縣域經濟的競爭力,打破傳統農業‘打天下’的局面,關鍵是要大力實施‘工業強縣’戰略,盡快跳出傳統農業型經濟的圈子。”黎平縣縣長唐浩道出了決策層的發展思路。
依托快速通道和資源稟賦優勢,大力培育發展特色優勢產業。初步形成了以林產品精深加工為主的林產工業,以洪州重工業區集聚區發展為主的硅冶工業,以發展水泥生產為主的建材工業,以茶葉、油茶、木竹、畜牧、中藥材、優質米、果品、蔬菜八大特色產業為主的特色食品加工業,以根雕、竹雕、根藝、銀飾、民族服飾等旅游工藝品為主的旅游商品加工業,以貴州宏宇侗鄉健康產業基地建設為龍頭的民族制藥業,以發展生物質能及風能發電項目為主的電力工業。
全縣上下,工業項目落地開花、招商引資熱火朝天、園區建設如火如荼。這一切源自于黎平“工業強縣”戰略所迸發出的巨大能量。在招商引資的強力推動下,黎平工業指標呈現出一路飆升的盛景。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500萬元以上工業企業實現產值89470.2萬元,完成工業增加值17265萬元;已開工的工業項目47個,完成投資123161萬元,園區基礎設施項目累計完成投資36764萬元。
工業園區:乘風遠航
“思路決定出路。”黎平縣的決策者們更是深諳其中的道理。經過反復調研與論證,在侗鄉黎平這片紅色的熱土上掀起了一場顛覆傳統發展思維和模式的歷史變革,提出“工業強縣”的戰略決策,敲響了黎平進軍工業的隆隆戰鼓。
方向明,思路清。黎平縣委、縣政府審時度勢,始終堅持把“工業強縣”放在推動縣域經濟發展的核心位置,并確定以縣城為中心的德鳳、高屯、敖市、中潮、洪州、德順、永從、順化連片的區域,統一規劃為黎平經濟開發區,形成“一城兩翼”、“一區一帶”格局。
“一城”就是以縣城建成區為中心,“兩翼”就是指北部新城區和中潮拓展區,“一區”即黎平飛機場侗族文化產業園區,“一帶”即洪州——中潮——皮林工業帶。主導產業以侗族文化、林產工業、有機食品加工、特色食品加工、中藥材加工、生態旅游商品、硅冶煉為主。
卓識眼界,方能成就卓越。“十二五”期間,黎平縣重點抓好縣城旅游生態園區現有企業技改升級和產品升級、侗族大歌實景展演項目建設、八舟河和東風林場景區開發,在特色高新產業區內大力引進新建一大批大項目大企業。到2015年,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50戶以上,工業總產值確保實現100億元,力爭達到120億元,工業實現稅收3.5億元以上,培育銷售收入上億元企業10戶以上,迎來工業經濟大發展的春天。(周志光)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