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名軍人到維穩衛士
近年來黎平縣委、縣政府舉全縣之力,促騰飛,謀發展,在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同時,全縣各條戰線上涌現出了許多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這些先進個人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之中默默無聞的無私奉獻,他們就像一顆顆永不生銹的螺絲釘一樣,牢牢地鉚在黎平的土地上,在黎平侗鄉發展道路上閃耀著燦爛的光輝,以其突出的成績和卓越的貢獻成為全縣干部職工學習的模范和楷模。
黎平縣信訪局團隊就是其中的一顆永不生銹的革命的螺絲釘。如果縣信訪局的王建勛同志不是在長期的信訪工作中突然累倒病倒,他將一如既往地默默無聞站在自己的崗位上繼續奮斗,可是,由于長期超負荷工作,他不幸患上了精神分裂癥,王建勛同志突然病倒,縣委、縣政府領導十分重視,甚至還引起了一部分上訪人的關注。
王建勛1970年5月出生于貴州省黎平縣的一個漢族家庭,是中國共產黨員,大專學歷。他1989年3月應征入伍,1992年4月退伍后,由縣退伍安置辦安排到縣政府信訪局從事信訪工作,一干就是20余年。
他剛開始從事信訪工作的時候,性情有些急躁,處理問題還保留著軍人硬朗的風范,這既是好事,又有些美中不足。其好處是他辦事雷厲風行,而且很認真,原則性強,組織紀律性強,執行任務十分堅決;不足的地方:信訪工作講究的是耐心和忍耐性,打不還手,罵不還口,講究的是策略和對策,要把握好上訪人的心理,要有苦口婆心的心理狀態,王建勛的急躁性子一時難以適應信訪工作。
但是,他堅持下來,而且,這一堅持,就堅持了20年。
為了改變自己急躁的個性,他每天都抽出時間讀書寫字,知識淵博了,工作水平和方式也就相應地得到了質的提高,性格也就柔和儒雅,通過學習和磨練,王建勛不僅改變了急躁的個性,常常幫信訪人整理上訪內容,使信訪人更好更全面反映問題和訴求。通過不斷的努力學習,他還練就了一副很好的口才,還拿到了大專文憑。一位多年不見的老戰友拜訪他的時候,發現了他性格的大變,贊嘆不已“真的是知識改變人生啊!”
做學習型黨員與合格的信訪人
從事信訪工作,就必須掌握好政策和法律知識,就得了解民情、縣情,省、州基本情況乃至國際國內的大體情況,愛好學習的王建勛懂得這一點,也做到了這一點。通過學習和積累,他很熟悉的掌握了黨的方針政策和國家的法律法規知識,掌握了信訪工作的基本要求和行為規范。談到縣情,他對全縣各機關單位的職能及性能了如指掌,對25個鄉鎮403個行政村的基本情況如數家珍。繁忙的工作之余,他收集了大量的信訪資料和信息,并將這些信息資料收集整理給領導和同事們學習與參考。通過學習,他是信訪局較早熟悉和掌握“三級接訪視頻系統”操作控制的骨干之一。
“三級視頻接訪系統”是黎平縣近兩年開展縣幾大領導班子主要領導大接訪活動,通過視頻接訪,州、縣、鄉(鎮)三級領導部門都能夠在視頻上同日接待群眾來信并處理信訪事件的實況。為了保證黨政領導接訪日“三級視頻接訪系統”正常運轉,他總是提前將相關文件準備好,分類好,然后又及時將相關資料規范地存檔。
為了保證信訪辦公室高效、有序地運轉和營造一個良好信訪接待窗口。他每天都提前趕到信訪辦公室,首先把辦公室的環境衛生清理好,把當天因該及時處理的文件提前分類別,分部類、分輕重緩急排列好,然后把這些材料分發給相關領導和相關工作人員,局領導和同事們在接待上訪和化解矛盾的效率大大提高。在他的配合下,許多較大的信訪問題得到成功的化解,如州人大副主任,縣委書記楊俊化解長年進京上訪的吳某某夫婦特殊群體;2011年7月,化解中潮鎮中潮村吳昌安等23人集體到縣委、縣政府上訪,反映中潮村華山路因公路改道無人管理,造成道路損壞嚴重,影響群眾出行,要求對華山路進行硬化的妥善處理的問題;德鳳鎮東關村六組吳某某等14戶農戶上訪要求修復水渠灌溉的合理訴求得到圓滿解決;化解信訪問題的領導對王建勛的配合工作極為肯定。
在維穩戰線上兢兢業業
信訪工作線長、面廣、事雜,工作不分上下班、不分周末和節假休息時間。王建勛真正做到了愛崗如家,他的整個身心幾乎都撲在了信訪工作崗位上。信訪部門的工作人員之中,女同事較多,并且大多數是來自鄉村家庭,每逢節假日,他就主動向領導提出:“讓同志們回家一趟吧,他們難得回去一次,我的家就在辦公室附近,隨時都可以去打個轉,就讓我來值班吧!”王建勛不僅僅只是堅守辦公室,每次出差,他也是主動請纓。追蹤勸返是一件苦差,每次出門,少則個把星期,多則長達月余。他還負責駐湖南省懷化市穩控站點的工作。在懷化,他還憑借多年信訪勸返的工作經驗,協助天柱縣勸返了一名老上訪戶。
王建勛從事信訪工作多年,熟悉信訪人的基本情況及訴求,實踐經驗豐富,在每次重大會議及活動期間的信訪維穩工作中,均能夠勝利地完成任務。在2011年全國“兩會”期間,王建勛參與黎平縣駐省勸返穩控工作組,成功勸返接回準備到省政府上訪的姜某某等21人。在多次處理群體上訪事件中,他協助公安、信訪等各方面力量,對上訪群眾及時疏導分流,有效地控制局面,多年來,都沒有發生群體沖擊辦公室事件,保證了領導正常辦公秩序,表現出了較強的協調能力。20多年來,他接待和勸返上訪事件達2000余件。
接待上訪人員的工作壓力大,因為上訪人員是帶著矛盾問題前來上訪的,所以,他們的情緒很不穩定,開口罵人是家常便飯,有時候被挨打的現象也會發生。面對這些來訪者,王建勛和他的同事們一如既往的寬容大度,用誠懇,用理解和友善來面對。就連上訪人員在事后都佩服他的耐心,在上訪人員的印象之中,他永遠是一張笑臉、一聲問候、一杯清茶,是認真的傾聽和認真的記錄。其實,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格和自尊,更何況王建勛是軍人出身,正是因為堅定不移的組織紀律性和原則性,他才是一次又一次的地隱忍著,承受著,自己的屈辱可以忍耐,但是,組織的利益決不容許侵犯,上訪戶劉某某到信訪局辦公室亂翻材料,被王建勛堅決制止。
由于長期的自抑,王建勛的精神自控終于超過了極限,忍耐確實是有限度的。2012年7月14日晚,他的精神出現分裂癥。經貴州省第二人民醫院檢查病歷原因為:因精神壓力導致精神障礙,語亂20天沖動、病人入院,查體無特殊;精檢:注意力不集中,定向力差,時間、地點、人物定向力有錯,接觸欠合作,數問少答,近記憶力減退,自知力缺失。經診斷為:精神壓力所致精神障礙,低鉀血壓。
在其發病的前兩天,上訪人劉某某不但不聽他的勸告,反而惡語大罵:“我是翻國家的東西,你管得著嗎,用不著你來教育我,你算老幾,做我兒子都沒資格,你這雜種”。在他發病的頭一天,他與領導和同事們接待了一起因拆遷而群體上訪事件。
王建勛在信訪局是一名普通的科員,雖然待遇不高,但是,他一直是毫無怨言,勤勤懇懇,近段時間,他的身體總有些扛不住,經常有些小病小痛,同事們勸他休息幾天,他總是說,局里事多,人手太少,這點小病不要緊。有一次,同事們發現他的臉色很不好看,就勸他去醫院檢查一下,檢查結果是腎積水,他開了些藥,又跑來上班了。
王建勛突然病倒,領導和同事們還真的惦念著他,剛到信訪局工作的小滕說,“我的業務是他手把手教出來的哪!”辦公室的年輕人都說是他一手帶出了的,王建勛確實是樂于助人,善于待人。許多化解了問題的上訪人都成了他的好朋友。(黃沙 吳興文)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