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在上學時,讀到過不少關于描述“天池”的美文,于是對“天池”美景和關于天池的動人傳說無限神往。當聽“九壩天池”被稱為“天上瑤池、人間仙境”時,一股莫名的激動涌上心頭,神往之心與時俱增,像是期待了卻一個已久的承諾。
前不久的一天,因陪同縣委辦離退休支部的老領導們到九壩開展支部活動,筆者有幸走進九壩天池,親眼目睹她的芳容,親耳聆聽她的故事。車一駛出桐梓縣城,閉目養神間,筆者便開始想象著九壩天池神姿仙態。
到了才知道,九壩天池并不是起初心中想象的高山頂上一湖泊,不但沒有高聳云端的池子,也沒有水霧繚繞的溫泉。天池只是九壩鎮的一個行政村,分布在海拔800米到1200米之間的一條10多公里的狹長山谷地帶,根據海拔高差分成上天池、中天池和下天池。
至于“天池”一名緣起何時,也無從考證。但“天池”之名確是源于一個美麗、動人的故事。相傳很久以前,上、中、下三個天池各有一口池子,每年農歷6月18日晚上,天上的仙女們便會來此沐浴,第二日上天給觀音菩薩祝壽。仙女們沐浴時整個天池村仙氣彌漫、云遮霧繞,猶如仙境一般,故稱之“天池”。
經過數百年歷史變遷,中天池和下天池早已滄海變桑田,蹤影難覓,只有上天池還遺留一口干涸的水塘依稀訴說著歷史的輝煌與滄桑。雖然早已時過境遷,無法還原當初一汪碧綠嵌山間,成群天鵝繞湖飛,鳥、天、水交相輝映、如夢如幻、天水合一的美妙景致;也不能再目睹仙女沐浴時的濺珠散璣、嬌羞無限,但或許正是因為仙女們沐浴、嬉戲時把帶著仙女體溫和芳香的仙珠玉水澆向上、中、下三口天池附近的山嶺溝谷,所以滋潤和蘊育了成山成嶺的青松翠柏、茂林修竹。微風吹拂、綠影移動,松濤陣陣、美不勝收。古時山民們為了懷念仙女降臨,對仙女們賜予的這成山成嶺的青松茂竹倍加呵護。
站在干涸的池子邊,百感交集,任思緒飛揚,仿佛穿越時空隧道,夢回千年,回到那個仙氣彌漫的歲月……不管世事如何更替,善良樸實的天池村民對樹的熱愛和對植被的保護有增無減。時至今日,盡管守著大片的樹林,村民們寧愿到別處購煤煮飯取暖,也不隨意砍一株樹毀一棵苗。整個天池村植被覆蓋良好,森林、草墊等綠化面積超過總面積的60%。
馬克思有句經典名言:“不要因為對自然的勝利而沾沾自喜,我們對大自然的每一次勝利,它都狠狠地報復了我們。”反之,我們每一次對大自然的呵護,大自然也都加倍地饋贈了我們。由于當地山民呵護了良好的植被,上天將“空氣新鮮、氣候涼爽”作為禮物對天池村民進行了饋贈,天池年平均溫度15攝氏度,即便驕陽似火,這里依然靜謐涼爽。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