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的《“十二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成為近期新能源汽車的又一大利好。財政部近日則表示每年安排10-20億元支持新能源汽車發展,并提出了停車費、電價等要為新能源汽車“開綠燈”的具體措施。
優化政策激發市場積極性
《“十二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指出,“新能源汽車產業要加快高性能動力電池、電機等關鍵零部件和材料核心技術研發及推廣應用,形成產業化體系。”
這份規劃認為,“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健康發展,要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注重優化政策環境,激發市場主體積極性。加強自主創新,增強自主發展能力。加強國際交流合作,走開放式創新和國際化發展道路。”這些原則性要求,也切中了新能源汽車發展中的癥結。
在日前舉行的全國財政節能減排工作會議上,財政部確定今年中央財政將安排1700億元資金推進節能減排,新能源汽車是這個龐大計劃的一大“重頭戲”。財政部表示,從今年起每年安排10-20億元資金,重點支持具備量產條件的新能源汽車產業化以及支持節能汽車技術研發和產業鏈建設。
財政部提出了一些具體的新能源汽車推廣新措施,要求“試點城市盡快取消新能源汽車的車牌拍賣、搖號、限行等限制措施,出臺停車費、電價、道路通行費等扶持政策,加快充電站等基礎設施建設步伐。”其中,對新能源汽車取消車牌拍賣、搖號、限行等限制措施,在停車費、電價、道路通行費等方面“開綠燈”,均有利于激發市場主體的積極性。
試點城市范圍年底將擴大
財政部還要求“繼續加大25個城市公共服務領域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力度,特別要擴大公務、物流、租賃等行業使用規模。”從這個要求來看,新能源汽車明確了公務、物流、租賃等公共應用領域作為推廣的重點。汽車分析師張志勇認為,通過在大型企事業單位、政府機關集中推廣新能源汽車,才能夠有效擴大使用規模和提供基礎設施服務,這是新能源汽車產業化早期的一個有效藥方。
國務院在4月份通過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2-2020年)》,要求“到2015年,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累計產銷量達到50萬輛,到2020年超過500萬輛。”要實現這個目標,擴大新能源汽車在城市公共服務領域的使用量,是必須的途徑。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布數據,今年第一季度,國內純電動汽車銷量只有1830輛,混合動力汽車只有1499輛。
日前,中國汽車工程學會有關負責人曾對媒體表示:“新能源汽車示范運營不會結束,‘十城千輛’計劃第一階段今年底收官之后,政策將延續下去,并且還會有新的城市參與進來。”
新能源汽車規劃還指出要“開展私人購買新能源汽車補貼試點”。但此次財政部沒有涉及私人補貼措施。目前政策只在深圳、長春等5個城市,實施新能源汽車私人購買補貼試點。
另外,此次財政部也明確了傳聞中的末位淘汰制,對試點城市實施強化約束機制:對推廣工作進展較慢、效果不明顯的城市和達不到示范推廣要求的車型,取消其試點、示范資格。
混合動力車啟動普及大潮
另一個重要的風向是,政策明確在公共領域大規模推廣混合動力汽車。財政部表示,考慮到混合動力公交車性能穩定、節能減排效果顯著,將在全國大中型城市進行推廣使用。新能源汽車規劃明確提出要“推廣普及非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新措施正是契合這一精神。
據中國汽車工程學會有關負責人透露,“今年五月份開始,將在25個試點城市以外的地區,推廣5000輛混合動力公交車,借此進一步擴大推廣范圍。”關于這批車輛的推廣模式,“與十城千輛以城市為推廣主體的模式不同,這5000輛車將以車企為主體。屆時,或將通過向車企招標的方式進行,節油率高、補貼要求低的車企將優先入圍。”
方正證券分析師認為,今年混合動力汽車有望放量,一方面是“十城千輛”任務完成的壓力;另一方面是混合動力客車的運營效益明顯。在政府補貼后,混合動力客車的購置成本并未增加,甚至有所減少,實際運營的節油率至少在15%以上,經濟效益明顯。
據了解,蘇州金龍、北汽福田等混合動力客車今年的訂單有較大增長。廈門金旅今年計劃銷售400輛左右新能源客車,將全部為混合動力客車,主要推廣車型為第四代插電式混合動力客車。北汽福田今年的新能源客車銷量預計為1000-1200輛,其中純電動客車400輛,混合動力客車600-800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