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銘是東風本田繼CR-V、思域、思鉑睿之后投放市場的第4款車型,也是東風本田自主研發的第一款車型。思銘車型標志為上部重疊的雙橢圓,整體形狀頗像一張簡化的笑臉。據悉,此笑臉標是本田標志與東風汽車標志的融合,體現了本田與東風汽車兩家母公司之間團結、協作的融洽氛圍,同時也是東風汽車商標雙飛燕圖形的變形體現,代表著東風汽車的文化和東風人的激情與夢想。
關于思銘的車標,上述解說可謂精彩到位,亦稱苦口婆心,但消費者卻不理這套,什么“笑臉”、什么“融合”、什么“夢想”,統統邊去,新車到手,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把這個車標換掉。有網友抱怨:“前臉的思銘標與底板是一體的,只有整體更換,現有的本田標沒有合位的。太可恨了,本田還真會做生意,故意把方標弄成圓的。”還有網友發愁:“外標都好搞,問題是方向盤上的標。沒辦法,只好把方向盤也換了。”
冤枉啊,東風本田把思銘的標弄成圓的,真心不是故意為難那些想要換本田標的人,它甚至根本就沒想到還有換標這一說。的確,東風本田推出思銘品牌,本是應和國家出臺“合資自主”政策的應景之作,享受一下不用白不用的政策資源,也沒指望讓它能在市場上怎么著來著。所以,在思銘身上也沒花多少心思,說在車標這事上費心刁難消費者,這個還真沒有。不過,從另外一個角度講,說思銘只是東風本田換標的產物,倒還在理。說得更明白些,思銘這款車只是東風本田為了思銘這個標后配了一個車而已。這個為標而配的車,就是第8代思域。思銘與8代思域放一塊,除大燈和尾燈形狀能看出區別,其他地方都出自“一個娘胎”(同一生產線),甚至輪胎還是堅持采用優科豪馬ASPEC型號。
很顯然,是東風本田想通過換標制造一個新品牌、新車型,但消費者卻覺得東風本田這樣做太那個,雖說換了馬甲,可人們還是能認出老思域來,不如直接再把標換過來,來個假作真時真亦假。換過來換過去,糊弄來糊弄去,到頭來都還是無用功。有論者指出,思銘換標這種頗具中國特色的怪事,凸顯了合資自主的尷尬。一方面,消費者為了“提升形象”、“面子好看”不嫌麻煩,花錢換標,這是對合資自主的不信任;另一方面,合資自主隨便拿一款過氣舊車換上新標充數,沾政策光,攪市場水,虛張聲勢忽悠人,既反映了其對市場和消費者缺失責任,又透露出合資雙方對“自主”均沒有信心和誠意。
一家跨國汽車公司的副會長曾在一場小范圍的媒體懇談會上抱怨:“中國出臺合資自主政策讓人不理解,我們的老車型已經不好意思再賣了,這個政策卻逼著我們還要賣,用過時的老車型換個牌子,來沖擊低端市場。”這位副會長的抱怨明顯帶有得了便宜還賣乖的意思,不過,話是真話。自主車企高層普遍認為,合資自主登場,對自主品牌而言無異于釜底抽薪。國家本希望通過合資自主得到技術(事實上,過去幾十年市場換技術,技術一直沒換到手,卻只換得合資中方越來越弱勢的地位,),現在看來,在售的幾款合資自主車型無一例外是準備或已經停產的老舊產品,政策的初衷顯然并沒有達到,最終也只不過換得幾個車標而已。
《管子》有云:務具其備而慎守其時,大本而小標。消費者換車標,形象提升了也只是假形象,面子好看了也只是虛面子。而車企換標并不能立刻改變品牌內涵,單一的車標改換也不可能促使消費者對品牌價值的認同。換標不如換心,只有真用心,扎扎實實提升產品質量和提高服務水平,這才是企業的真“本”事,品牌之“大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