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東南人民政府網訊 1月份以來,黔東南州設立微型企業589戶,帶動就業人員3621人,完成全州2012年度發展目標數的19.6%,全省目標任務數的21.8%。僅五月份,就新辦微型企業331戶,帶動就業人員1787人,戶均帶動5.39人就業。重點扶持行業微型企業占到22.96%,創業者大中專畢業生、返鄉農民工、下崗失業人員等達180人,占創業者總數的54.38%,其中返鄉農民工就達到132人。
一是政府高度重視,統籌協調扎實推進微型企業發展。州長親自主持召開全州微型企業發展工作調度會議,協調解決微型企業發展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困難,對下步工作進行全面部署。指示要像重視維穩工作一樣抓好微型企業發展,明確各級政府一把手親自主持召開調度會,深入研究如何落實好微型企業的扶持發展,并將此項工作納入政府重中之重的工作來搶抓落實。
二是依托“3個15萬”政策,整合各部門政策綜合資源,捆幫發展,要求州工信委、州農委、州扶貧辦等7家有行業申報項目的部門積極向上申報發展項目,對微型企業進行幫扶政策疊加,最大限度地發揮政策效能,助推微企發展。
三是督查機制到位。5月23日至6月1日,州政府組織四個督查組,對全州17個縣市(開發區)微型企業發展工作進行督查調研,形成督查專題匯報材料,提請召開聯席會議,協調解決存在問題和困難。
四是逐步引導朝規模化、產業化、集群化方向發展,產生以大帶小、以點帶面的社會效應。各縣市(開發區)措施得力,亮點頻現。凱里市因地制宜在舟溪建立娃娃魚養殖村、清光蘆笙制作村、在灣水建立鐵件加工專業村;重點扶持行業增加民族特色餐飲、鄉村旅游行業;黎平縣:將五貴路作為“微型企業創業示范街”,在中潮工業園區專設中小微企業園區;臺江縣籌建施洞銀飾一條街。錦屏縣:鼓勵微型企業入駐工業園區,購置標準廠房優惠20%,租賃標準廠房的免交租金三年;重點發展手工布鞋、啟蒙酸菜等本縣特色產業。施秉縣:爭取把牛大場鎮打造成具有專業化、特色化和地方民族品牌的,在國內具有重要影響力的綜合性農貿市場,采取“微企+基地+農戶+合作社+訂單”的運作模式,搭建微型企業中藥材產業鏈,首期安排50家微型企業入駐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