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由省委宣傳部、省委政策研究室、省委黨史研究室、貴州日報報業集團、中共黔東南州委主辦的弘揚“三敢”精神,構筑“精神高地”推動跨越發展理論研討會在黎平召開。
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顧久出席研討會。
參加會議的中央有關部門領導、專家學者有:中央黨史研究室常務副主任曲青山,中央文獻研究室副主任張宏志,中央黨史研究室宣教局局長、研究員陳夕,中央黨校中央黨史教研部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柳建輝等。
參加會議的省內領導、專家學者有:省委黨校(貴州行政學院)常務副校長(院長)、教授韓衛東,省委講師團副團長、《理論與當代》雜志主編吳蘭書,省委黨史研究室主任徐靜,省委宣傳部副部長謝念等
州委書記廖少華,州政協主席梁承祥,州委副書記楊華昌,州委常委、州委組織部部長王貴,州委常委、州委宣傳部部長、州委統戰部部長唐官瑩,凱里軍分區政委徐德明,州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石干昌,州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黎平縣委書記楊俊,州政協副主席吳仕倫出席會議。
會議由州委副書記楊華昌,州委常委、州委宣傳部部長、州委統戰部部長唐官瑩分別主持。
在全州上下奮力趕超、跨越發展的關鍵時期,舉辦這次理論研討會,對深化黎平會議研究,弘揚黎平會議敢闖新路、敢于突破、敢于勝利的“三敢”精神,構筑 “精神高地”,為推動跨越發展,實現后發趕超,建設美好黔東南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上午,唐官瑩主持“三敢”精神教育基地掛牌儀式.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顧久和州委書記廖少華為“三敢”精神教育基地揭牌,隨后,參會領導和專家學者參觀黎平會議會址、黎平會議紀念館。
理論研討會上,廖少華在致辭中首先代表州委、州政府和全州400多萬各族人民向與會領導、專家和來賓表示誠摯的歡迎和衷心的感謝。他說,1934年12月18日在黎平召開了紅軍長征以來的第一次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黎平會議”,徹底否定了“左”傾冒險主義的錯誤主張,全面采納了毛澤東同志西進貴州的正確意見,解決了思想路線和軍事路線問題,為遵義會議的召開、為中國革命不斷走向勝利奠定了堅實基礎,開創了黨獨立自主地解決自己重大問題的先河,揭開了偉大歷史轉折的序幕。1986年10月24日,時任貴州省委書記的胡錦濤同志在“黎平會議學術討論會”上指出:“黎平會議在黨的歷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黎平會議在黨和軍隊的歷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2011年“七·一”期間,省委書記栗戰書同志深入黔東南州黎平等縣調研中在參觀黎平會議會址和紀念館時強調,黎平會議精神,就是一個敢闖新路、敢于突破,敢于勝利的“三敢”精神。今年省第十一次黨代會將“三敢”精神寫進了工作報告。黎平會議所體現出來的“三敢”精神,是黔東南各族人民的精神財富,是貴州各族人民的精神財富,也是全國各族人民的精神財富。
廖少華指出,黔東南各族人民秉承革命傳統,大力弘揚“三敢”精神,在推動經濟社會又好又快、更好更快發展中奪取了一個又一個的勝利,取得了一個又一個突破性的業績,全州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變化。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近來,黔東南州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的重大決策部署,緊緊圍繞“加速發展、加快轉型、奮力趕超、推動跨越”主基調,突出實施工業強州、城鎮帶州、旅游活州三個戰略重點,揚文化旅游之長,補工業化和城鎮化之短,加快推進工業文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三化”同步發展,實現了前所未有的提速發展。在改革和發展中,黔東南各族人民繼承、弘揚“三敢”精神,知難而上,迎難而上,克難而上,展現出了不甘落后、奮發有為、開拓進取的堅定決心和宏大氣魄,涌現出了一批踐行“三敢”精神的先進典型和模范人物。
廖少華強調,黔東南經濟社會發展相對滯后,是欠發達的少數民族地區,推動跨越發展,必須有強大的精神動力作為支撐,這就要求我們要以弘揚“三敢”精神為重要抓手,加快構筑“精神高地”,牢牢把握發展主基調,突出實施三個戰略重點,加快建設富裕、秀美、魅力、和諧的美好黔東南,確保到2015年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程度接近西部地區平均水平,到2020年與全省、全國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會。
顧久在講話中對理論研討會的勝利召開表示祝賀。他指出,黔東南州作為“三敢”精神的誕生地,在率先踐行“三敢”精神上,內化于心、外用于形,推動著經濟社會實現跨越發展,全面實現了“十一五”各項目標任務。去年以來,全州奮力拼搏、開拓創新、克難而上,實現了增比進位,2011年在全省經濟發展綜合測評排位中從2011年的第4位上升到第3位。
顧久強調,今日之貴州,萬馬爭先,奔騰向前;明日之貴州,必將和諧興旺,前程似錦。我們所取得的一切成績,都與黨中央、國務院的正確領導和英明決策密不可分,與中央各部委的傾力支持、真心幫助密不可分,與廣大關心支持貴州發展的各界朋友的支持參與密不可分。貴州4000多萬干部群眾一定會不負眾望,大力弘揚和踐行“三敢”精神,形成強大的精神動力,推動貴州經濟實現又好又快更好更快發展!
曲青山在講話中說,“敢闖新路、敢于突破、敢于勝利”即“三敢”精神的提出,是對黎平會議地位、作用、意義認識和研究的深化。多年來黨史學界對黎平會議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和所達成的共識。這些共識:一是黎平會議是遵義會議前一系列會議中的第一次高規格的重要會議;二是黎平會議是以毛澤東同志為代表的正確意見,在中央最高領導層贏得了大多數同志的理解和贊同;三是黎平會議是以中央政治局的正式決定否定了博古、李德所堅持的北上湘西與紅二、六軍團會合的不切實際的戰略方針,確定了向貴州轉兵的戰略決策;四是黎平會議的決定鼓舞和凝聚了中央紅軍全體將士的斗志和力量;五是黎平會議是中國共產黨獨立自主解決中國革命重大問題的一次成功嘗試。這五個方面集中起來就是胡錦濤同志所講的,堅持從實際出發,采取符合實際情況的行動方針,聯系今天改革和發展的實際,黎平會議的成功具體就表現和體現在“三敢”方面。“敢”是講的膽量和氣魄;“闖”是講的探索和實踐;“新”是講的超越,是對舊事物的否定;“突破”是講的突變,是對條條框框束縛和限制的沖出;“勝利”講的狀態,是對達到一個最高層次和境界的期盼和描述。這“三敢”中,“敢闖新路”是前提和條件,“敢于突破”是要求和標準,“敢于勝利”是歸宿和目的。“三敢”之間,相輔相成,構成一個有機整體。“三敢”的實質一言蔽之,就是一句話:解放思想,實事求是。
會上,與會專家、學者對黎平會議“三敢”精神的歷史地位和作用、深刻啟示、當代價值、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等方面的課題進行了研討。
州直部門負責人、各縣(市)委宣傳部部長,黎平縣四大班子主要領導及新聞媒體記者等共100余人參加研討會。(陸書明 吳仕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