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旱育秧技術具有省種、省水、省力,管理方便等特點。為積極應對百年一遇的大旱,保證大旱之年穩糧增產,面對大春生產嚴重缺水的嚴峻形勢,三穗縣采取有效措施積極有效措施積極抓好旱育秧技術的宣傳培訓和推廣應用。
截止4月17日,三穗縣已完成7.5萬畝水稻旱育秧技術推廣的秧苗育苗任務,此項技術在該縣今年的水稻育苗中唱“主角”。
三穗縣在今年的春耕生產中,計劃推廣水稻旱育秧技術7.5萬畝,占全縣水稻種植面積7.6萬畝的98.7%。為確保任務的完成,該縣在全縣辦示范點22個,對示范點給予無償補助無紡布、旱育保姆和種子的優惠政策,并落實技術人員包點指導等措施。眼下該縣水稻旱育秧已進入加強苗床管理階段。
據悉,近年來該縣推廣的水稻旱育秧技術,具有省工、省水、省肥、省力、省秧田、降耗增效的“五省一降”技術優勢。每種1畝水稻可綜合節省農業生產用工10個、節省秧田1分、節省用水100立方米,畝均實現增產稻谷50公斤到100公斤之間,降耗節支增效300元左右。(楊榮昭 姚本祥)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