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長春1月13日體育專電(記者張寒、王昊飛、郎秋紅)第12屆全國冬季運動會的大旗緩緩收起。在運動會賽制改革的大背景下,吉林省本著節儉辦賽的原則舉辦了一屆成功、精彩的盛會。國家體育總局對賽風賽紀和反興奮劑問題的高度重視收到了良好效果,冬運賽事平穩有序進行。本屆冬運會是中國冬季項目競技實力的一次大閱兵,在冬運會上涌現出的新星讓人看到新的希望。但是,展望2014年索契冬奧會的備戰前景,中國冰雪健兒依然任重道遠。
優勢項目守成不易
2010年溫哥華冬奧會上,中國代表團取得重大突破,金牌數比往屆總和還多一塊,以5金2銀4銅的成績排名第七位,首次進入獎牌榜前八名;兩年過去了,無論從國際賽場表現還是國內賽事水準上來看,當年包攬女子項目4枚金牌的短道速滑和通過雙人滑取得金牌零的突破的花樣滑冰,仍是我國選手的優勢項目。
但二者之于中國隊,都在經歷換血的陣痛。
經歷了去年的麗江打斗、隊內沖突等系列事件后,奧運四金得主王濛能否參加3月份的短道世錦賽尚未可知,即使她真心悔過從而獲得解禁,缺乏系統訓練和缺席高水平比賽對這位已經27歲的短道選手來說,也是一份無法彌補的損失。
誠如前世界冠軍李佳軍所言,“每個運動員的黃金運動期只有那么幾年”,如果中國短道把希望寄托在被禁賽的王濛或因為狀態不佳被迫錯失冬運會的周洋身上,似乎風險很高。
好在“無濛”冬運會給了“小小花兒”們競相綻放的舞臺,在王濛、周洋們曾經包攬奧運金牌的女子500米、1000米、1500米和3000米接力項目上,冬運會奪金的分別是范可新、張起超、李堅柔和由李堅柔、肖涵、孔雪等這些國家隊新秀擔綱的吉林隊。
我們應當看到,年輕選手們的成績與王濛、周洋的巔峰時期還有不小的差距,在索契重現溫哥華包攬女子項目金牌的難度很大。正如國家體育總局冬季運動管理中心主任趙英剛所指出的,中國短道速滑目前已經形成了穩定的人才梯隊,是為可喜;而未能涌現如王濛般堪當大任的技術天才、戰術核心,是為遺憾。
此外,與上屆男子短道項目的“七冠王”李野相比,勇奪六金的梁文豪等選手就潛力而言不遜前人,將來未必不會成為中國男子短道隊在索契的又一個沖金點。
和短道現狀相類似,花樣滑冰在本屆冬運會上表現出來的特征也是整體水平提升,但奧運金牌競爭力略有下降。
在中國優勢所在的雙人滑項目上,隨著申雪/趙宏博功成身退,小將隋文靜/韓聰無論技術難度、穩定性,還是藝術表現力、冰面上所散發出的氣場,尚不足與“老三對”并肩而行,捍衛中國雙人滑榮譽的重擔還在龐清/佟健和張丹/張昊身上,前者學習了申趙當年的經驗,正通過參加商演磨礪氣質,后者在經歷一年休賽和傷病困擾后正面臨不進則退的挑戰。
和中國雙人滑從巔峰滑落形成對比的,是對手的持續發力和廣泛被認可,這其中就包括令人耳目一新的德國組合薩維琴科/索爾科維,以及誓在“家門口”挽回失地的俄羅斯組合川口優子/斯米爾諾夫和世錦賽黑馬沃洛索扎/特蘭科夫。
雙人滑之外,15歲“萌主”李子君幾近完美的超水平發揮令人眼前一亮,閻涵、宋楠等給男子項目注入的活力也讓人倍受鼓舞,但這份欣喜只是相對于中國單人滑多年來持續徘徊于谷底的狀況而言,要讓李子君挑戰金妍兒和淺田真央這對韓日雙姝,或讓宋楠追上萊薩切克、陳偉群們不斷追求高難度的腳步,尚有很長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