獎牌突破點待增
作為國內最高水平、最具影響力的冬季項目綜合性運動會,四年一度的全國冬運會本身僅就設項而言,就無時無刻不在提醒著,中國冬季運動的發展水平在國際上還處于一個相對較低的位置。
兩年前的溫哥華冬奧會共設7個大項、15個分項和86個小項的比賽,中國代表團參加了5個大項、10個分項和49個小項的角逐,僅占該屆冬奧會所設小項的56.98%。
出現“差額”,蓋因我國在雪車、雪橇這兩個項目上尚無力開展;在影響力大的男、女冰球項目上,中國與世界的差距在短時期內難以趕上;在高山滑雪、越野滑雪等項目中,我國運動員的水平仍然很低,很多小項能拿到冬奧會資格便是勝利。
去年4月于倫敦舉行的國際奧委會執委會大會上,女子跳臺滑雪、冬季兩項混合接力、花樣滑冰團體、雪橇接力以及男、女U型槽雙板滑雪共6個新項目被納入2014年索契冬奧會的比賽日程。對于面窄勢單的中國冰雪項目來說,冬奧會項目的增加,并不利于中國獎牌數的增加,實際上挑戰更加嚴峻。
本屆冬運會開賽后不久,國家體育總局副局長肖天接受采訪時曾表示,中國冰雪軍團在2014年索契冬奧會上可能“總體會有提高,但亮點不多”;去年6月國家體育總局冬運中心就全面部署索契冬奧會備戰工作舉行會議時,中心主任趙英剛也認為,力爭獎牌數突破的目標實現起來困難很大。
縱觀韓國等取得冬奧會突破的經驗,大多是依靠高投入、集中發展“催”出來的,這在一定程度上也說明發展冰雪運動需要堅實的物質基礎。但就冰雪運動的長期發展而言,更需要形成廣泛的社會基礎,打造品牌,吸引更多人的關注和參與。
本屆全國冬運會設置了5個大項、12個分項、105個小項,較上屆增加了1個分項、15個小項,其意在激勵更多人才脫穎而出。而“文化十二冬”的辦賽理念,則突出了奪標育人、服務民生的主題,將目光投向索契冬奧會之后,為中國冰雪運動的持久發展注入了豐富的文化內涵,這既是現實的選擇,也是長遠的戰略籌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