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提升城市品位,展示古鎮風貌,再現古鎮輝煌,凱里經濟開發區開始啟動下司古鎮維修改造工程,對古鎮房屋和基礎設施進行改造修繕,努力把下司打造成一個富有內涵,極具特色的旅游集散中心。
下司文化底蘊豐厚,自古以來商貿繁華。嘉慶13年,下司被辟為商埠。清末至民國初年,發展為鬧市,有水陸碼頭,貴陽、安順、興義以及省外云南、四川、湖南、湖北、江西、福建的商幫長駐鎮上,設有川滇會館、江西會館、兩湖會館、福建會館等。各會館的富商在鎮上開設莊號,經營各種商品。每逢場期前一天,省內外船只車馬紛至沓來,停泊江上商船成百上千,船上燈火通宵達旦,倒映江里,燦若繁星。馬店門庭若市,客棧商賈云集,餐館徹夜營業,被譽為“小江南”。 現在還保留有清乾隆四十四年修建的條石鋪砌成扇形的30余米的石級大碼頭和小碼頭,以及禹王宮、觀音閣等古寺、古殿宇遺址、古民居、古巷道等,涌現出狙炸袁世凱的壯士張先培、討袁護國軍陸軍上將都督吳傳聲等仁人志士。擁有省級風景名勝區、中國現代民間繪畫畫鄉、皮劃艇激流回旋國家訓練基地、世界名犬產地等響亮品牌。
目前,凱里經濟開發區按照黔東南州城鄉規劃局提供的下司古鎮規劃設計方案,已出臺下司古鎮保護規劃建設實施方案,先期對啟動區范圍內的87棟房屋,按照修舊如舊原則進行修繕改造,選擇具有相應資質的規劃設計單位對工程進行規劃和施工設計。修繕改造工程借鑒四川水磨古鎮改造經驗,選擇曾參與該鎮保護及建設的成都博藝文物保護工程有限公司,對啟動區范圍內的12棟房屋進行示范性改造修繕,計劃明年2月底前完成,確保修舊如舊,凸顯民族文化特色。待12棟樣品房改造完成后,再選擇具有相應資質的施工單位對該工程進行整體實施。
同時,凱里經濟開發區還啟動了下司古鎮水、電、路、電纜、消防等基礎設施的施工設計,計劃明年1月底前編制完成基礎設施建設實施方案。啟動了長200米、寬36米的下司新大橋和長800米、寬36米的太陽島大橋建設,正在選擇規劃設計單位對大橋進行規劃和施工設計,選擇地勘、監理單位對大橋建設進行地勘和監理,預算工程造價,計劃2014年5月底前完成這兩座大橋建設。有計劃、有步驟、分階段地對下司古鎮實施仿古維修改造,豐富古鎮文化內涵,打造成為凱里—麻江同城化亮點和品牌。(蔣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