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總是對孩子溫柔相對,但不經意間卻發現這樣將孩子慣出了壞毛病。適當的“狠心”并不為過,能夠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和責任心,何樂而不為?看看這位媽媽是怎么做的吧!
樣本一:超市“小鬧鬧”
常常見到孩子在超市和爸媽鬧,起因大多是見到中意的玩具,媽媽說“不買”,他便使出殺手锏:一哭、二鬧,軟磨硬泡,非逼著買不可;如果殺手锏還不見成效,個別孩子會躺在地上撒潑,甚至對著媽媽拳腳相加;最終,大人不得不屈服。
兒子也曾是個著名的超市“小鬧鬧”,他一當眾哭起來,真是非常考驗媽媽的神經呀!怎么辦呢?
“狠心”媽媽的購物原則
原則一:反復和孩子講道理
兒子3歲不到時,只要跟著去超市,就哭著鬧著要吃糖,我認為吃糖多對牙齒不好,所以不給他買,每當這時,兒子就會哭鬧不止。我沒有買糖給他“止哭”,而是一遍遍講吃糖的壞處,當然,孩子通常會照哭不誤。
原則二:絕不妥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