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錢莊”泛濫折射金融監管缺陷
2012年全國金融工作會議指出,堅持防范化解風險是金融工作的生命線,加強金融監管和調控能力建設,嚴厲打擊金融犯罪,強化金融機構網絡信息安全,是今后金融工作的重點之一。
“地下錢莊的長期存在凸顯了我國金融制度的一些缺陷,銀行經營機制沒理順,金融服務偏差,有需求就有市場。”海南大學中國現代經濟理論研究所所長王毅武說,銀行繁瑣的手續和過高的門檻把中小企業和個人的資金需求擋在了門外,企業合理的外匯需求難以得到滿足,地下錢莊的存在就不足為奇。
偵辦此案件的負責人說,地下錢莊的資金交易高度隱蔽,大量外匯收支游離于銀行體系之外,為一些通過貪污腐敗、走私、販毒等非法渠道獲得的收益披上“合法”外衣。
記者注意到,該案件涉及的20家“空殼”公司均在工商部門注冊登記,而這些公司均為中介公司出資,驗資后即將注冊資金抽出。但是直至案發時,工商、稅務等部門仍未察覺,而案發前中介代理機構的嚴重違規、違法也未得到查實。
因此,在辦案人員看來,對地下錢莊的監管絕非銀行一家的事情,涉及到與之相關的許多部門,需要建立部門聯動的防控機制。工商、稅務等部門應加強對注冊登記企業的持續監管,并通過適當方式向銀行通報“空殼公司”名單,以便銀行及時監控其非法交易活動,聯合公安機關打擊防范。
海南省公安廳經偵總隊負責人認為,公安機關應與商業銀行建立反洗錢快速反應機制,便于公安機關對明顯涉嫌犯罪需要立案偵查的,能夠做出快速反應、及時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