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里、麻江兩地地緣相連、歷史相承、文化同源、生活相依,合作與交流由來已久。自《凱里-麻江城市總體規劃(2009-2030年)》2011年1月獲省人民政府批準實施以來,凱麻兩地按照“凱里帶動、麻江提升、同城發展、協調推進”的方針,堅持“體制創新,先行先試、優勢互補,合作共贏、率先突破,帶動全州”的原則,合作領域不斷擴大,合作層次不斷提升,合作成果不斷顯現,雙方的合作交流已逐步擴展到經濟社會的各個領域,在推動同城化建設方面進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取得了一系列實質性的進展。本文通過調查,從規劃銜接、經濟發展、城市建設、社會事業等方面進行分析,總結經驗、正視問題、提出建議,以期加快凱麻同城化的進程。
一、凱麻同城化建設推進情況
凱麻同城化建設,從2011年1月份省政府批準實施總體規劃時啟動,至今已有一年多時間,在規劃銜接、項目建設、委托代管等方面取得了實質性的進展。
(一)在規劃銜接方面。根據《凱里-麻江城市總體規劃(2009-2030年)》,凱麻同城建設規劃區覆蓋麻江縣下司、龍山、宣威、杏山、碧波等3鎮2鄉40個行政村,總面積792.4平方公里,其中:中心城區涉及麻江縣415.4平方公里。規劃到2015年,凱麻同城城鎮人口達到45萬人,其中麻江縣達到10萬人。到2030年城鎮人口達到120萬人,其中麻江達到30萬人。
結合《凱里-麻江城市總體規劃(2009-2030年)》和《凱麻新區近期建設規劃》,麻江縣在下司片區,啟動了下司片區控制性詳細規劃,規劃面積為20平方公里和綜合服務中心區域城市設計,面積為2 平方公里。同時,還啟動了宣威鎮、龍山鄉兩個風情小鎮和宣威鎮咸寧、烏羊麻兩個特色村寨保護規劃編制工作。
在縣城北擴及碧波工業園區,委托新加坡邦城公司編制了碧波工業園區50平方公里產業規劃和分區規劃、16平方公里控制性詳細規劃及2平方公里縣城北擴區城市設計。園區功能主要布局為“一城兩園”,即縣城北擴區、工業產業園、倉儲物流園(無水港)。碧波園區現代物流園(無水港)、綜合產業園(工業核心區)詳細規劃正在上報審查。
(二)在項目建設方面。按照規劃,麻江縣緊緊圍繞“加速發展、加快轉型、奮力趕超、推動跨越”的主基調,加快凱麻同城化100個集中開工項目的建設進度,加快凱麻同城化發展。一是在下司片區,投資近7.8億元,完成土地收儲4242畝,修建了道路全長7.5公里的開司大道、道路全長3.89公里的下司城市主干道、道路總長2100米的下司錦繡路和桃花苑路;配合實施了州級群眾服務中心八號路、爐山至下司快速通道、凱里濱江大道等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同時,根據黔中經濟區發展規劃,配合州城鄉規劃局啟動了凱里至都勻城市主干道、下司跨清水江大橋及聯絡線規劃設計工作,規劃成果評審完成后即可開工建設。二是在縣城及碧波片區,投資近30億元,開工建設了道路全長13.3公里的爐山至碧波大道麻江段、道路全長2.87公里的城東城市主干道、道路全長0.8公里的官隆大道和道路全長0.87公里的鄞州西路等城市道路工程;日處理垃圾40噸、總庫容量為28.6萬立方米的縣城垃圾填埋場,日供水量為1萬噸的縣城供水補充水源點、縣城和碧波工業園區燃氣工程、年吞吐量300萬噸的麻江火車站貨場擴容工程、總里程13.8公里的碧波工業園區核心區路網建設項目及面積為1.5平方公里的碧波工業園區核心區域場平工程等一批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正在加快實施。三是通過招商引資,先后引進了苗都藥業、銀泉合金項目、花果源食品加工、鋼瓶綜合監測站、黔甬藍莓果酒、銀泉陰陽電極板、佳捷駕校、藍莓斗雞養殖加工、年產1000萬噸鐵精粉生產線項目等20多個重點企業和項目落戶,初步形成以鐵合金冶煉、化工、工業硅冶煉、選礦、有色金屬等為主要產業的園區,通過大項目帶動、大企業的投資,為該縣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三)在體制創新方面。及時對托管區域的債權債務、利益分配、人事管理等進行全面清理、核查和登記,與凱里經濟開發區、爐碧經濟開發區磋商,順利簽訂下司鎮、碧波鄉托管協議,初步實現管理體制、規劃、資源配置、路網建設、城市功能布局、產業布局、城鄉統籌、基本公共服務、強農惠農政策和投融資同城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