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鎮里來的同步小康駐村工作組到村里后,我們村建成小康社會的信心更足了、力量更大了、步伐也更快了,從江縣丙妹鎮上歹村支部書記潘克兄高興的說。
丙妹鎮上歹村距321國道10公里,距鎮政府約35公里,海拔620米,與大歹村分布在一條領脊上,開發前是深山老林,侗語稱山沖老林為“歹”,居于大歹之上,故名上歹。上歹村轄4個自然寨, 4個村民小組,國土面積11.5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62畝,,全村185戶,984人,是一個以苗族為主的村寨。由于該村坐落在山坡上,交通十分不便,上歹村經濟社會發展一直處于落后狀態。
上歹村同步小康駐村工作組進村后,他們的身影就時刻出現在田間地頭,群眾家中。
當好“調查員”第一時間掌握村情民意
同步小康駐村工作組到村里后,第一時間組織村組干部、老黨員、寨老、村民代表等召開座談會議,向大家詳細介紹了工作組進村工作的目的,讓大家對工作組有一個清楚的認識,在座談中也詳細向大家了解了村里的基本情況,同時通過走訪調查、入戶訪問、重點了解等方式,在最短的時間內切實摸清了村級現狀,明白了村民群眾目前“最想、最盼、最需”解決的困難和問題,為下步駐村幫扶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礎。
當好“宣傳員”第一時間宣傳國家政策
工作組成員充分利用所掌握的知識,無論何時何地,只要有機會向村民群眾宣傳就宣傳,只要村民群眾愿意聽就不怨其煩的講解,及時向村民群眾宣傳講解黨的十八大精神、“兩會”精神、相關惠民政策、什么是小康社會、未成年人義務教育法、人口和計劃生育管理條件等方方面面群眾最需要知道的政策知識。通過努力,村民群眾的視野確實有了明顯的改變,村里的失學率降低了,違反計劃生育政策的人也越來越少了。
當好“建設員”第一時間改變村容寨貌
當看到村寨里面到處都是泥巴小路、坑坑洼洼非常不平,特別是一到下雨天,淤泥就有十多厘米厚,走路連個放腳的地方都沒有,小孩上學一身泥,更有隨時摔倒的危險。工作組人員看在眼里、急在心中,并一致下定決心,一定要改變這種現狀。在工作組人員的共同努力下,從縣財政局綜改辦得到幫扶小泥15噸、從縣教育局得到幫扶水泥10噸、從縣國有林場得到幫扶沙子80立方,將通過群眾投工投勞的方式,切實解決好該村寨內步道硬化難題。
當好“技術員”第一時間傳授農業知識
人勤春來早,春耕備耕忙。陽春三月,眼下正是春耕備耕季節,一年之計在于春,沒有春天的辛勤付出,就沒有秋天的豐厚收獲,從事16年農業工作的陳文娟同志對此當然有著更深刻的體會。一心當好領頭雁的駐村工作組組長陳文娟同志充分利用自己所在單位的資源優勢,與工作組隊員一道,邀請農業服務中心的技術骨干到村里給村民群眾做“水稻旱育秧現場培訓”,通過技術人員深入淺出的耐心講解、現場示范、群眾疑難現場解答等方式,實現了村民群眾由“一知半解”到“深刻領會”的轉變。“他們就是我們村民群眾的及時雨、他們的到來讓我們看到了希望,我們全村群眾從心里感謝他們”,在培訓現場,小組長石大武深情地說。
當好“發展員”第一時間扶持產業帶富
根據鎮里的規劃,上歹村要在2016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看到當前的村情實際,工作組全體隊員都有一個共同的感受,那就是時間緊、任務重、要求高、壓力大,是選擇敷衍了事,還是為村民群眾尋求一條致富走,他們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后者。一方面憑借上歹村優越的自然環境,積極引導村民群眾大力發展養殖業;另一方面大力發展種植業,通過勘測地形和泥土檢測、以及綜合考慮溫度、濕度、海拔等因素,計劃種植板栗、核桃200畝,目前正在向縣里積極爭取項目扶持。(鄧燕國)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