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鐵建電化局集團京石武高鐵“四電”系統集成施工紀實(之四)
開通運營的京石武高鐵
中國企業新聞網每日經濟訊:據國際商報(特約通訊員 單錫海 姜麗麗)報道,2012年12月26日,國家“四橫四縱”高速鐵路網的重要組成部分——京廣高鐵開通運營。中國鐵建電氣化局集團三公司在京石高鐵的“四電”集成工程建設中以精細全面的項目管理和嚴謹扎實的團隊作風,在高速鐵路建設這個眾星閃耀的舞臺上又一次精彩亮相。
運籌帷幄之中 決勝千里之外
京石客運專線是京廣高鐵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北起首都北京,南至河北省省會石家莊市,線路全長283.672公里。中國鐵建電氣化局集團三公司京石高鐵項目部負責京石高鐵Ⅰ、Ⅱ、Ⅲ標段“四電”集成項目施工,線路全長241.4正線公里。
三公司京石高鐵項目包括涿州東站、高碑店東站、保定東站、徐水東站、定州東站、正定機場站6個車站,另外還有1個線路所、67個通信基站、11個信號中繼站、10個AT所、5個分區所、5個牽引變電所、5個配電所。無論從工程規模還是從項目管理上說,對三公司都是巨大的挑戰。該項目的顯著特點是:全線貫穿的村莊多,拆遷難度大,工藝新技術要求高,修建時間長,安全管理責任重,投資巨大施工成本控制難度高。
為了保證京石高鐵“四電”集成工程優質、高效地建設,三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張海軍、總經理陳憲祖多次深入施工現場調研指導,集中優勢資源,確保工程建設實現期到必成。2010年年初,三公司領導班子經過反復討論研究決定由三公司副總經理盛存銀親自掛帥,擔任項目部項目經理,同時配備了一支精良團隊。這支團隊曾為三公司樹品牌贏業績立下過汗馬功勞,是中國鐵建電氣化局集團響當當的“王牌軍”,他們成功修建了鄭西高鐵,在高速鐵路修建上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如果說京石高鐵好比一條在華北大地上橫臥的巨龍,那么能真正掌控舞動好這條巨龍就是這支經驗豐富的優秀團隊。隨著這條高鐵線路的開通運營,一位網友欣喜暢想道:“現在我可以早上在北京看升旗,上午到石家莊游西柏坡,下午去河南逛少林寺了。”在廣大老百姓感受高鐵帶來的新生活背后,凝聚著工程建設團隊所肩負的壓力與責任。
要管控投資數十億的項目,項目部要有“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的謀略和夯實基礎的作風。項目經理盛存銀在工程管理上一貫堅持“嚴”字當頭。京石高鐵戰線長、施工難度大,團隊合作意識強是攻克難關的有力保障。沒有嚴明的紀律就談不上同心同德。在日常的工作中,各專業人員自覺同項目領導班子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保持高度一致。不論什么人都嚴格執行項目部的規章制度,嚴格遵守施工中的工作紀律。
出色的管理換來的是京石優秀的業績。京石高鐵在項目安全質量管理、成本控制、人員績效管理等方面形成獨特亮點。
安全管理始終是工程建設的第一要務。京石高鐵項目部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安全管理方針,嚴格遵守各項安全施工規范。項目部成立安全事故應急處理小組,實行組長負責制,組長由項目經理擔任,項目部安全、質量、技術、物資、財務、后勤等相關部門負責人和各分部經理、主管工程師為現場小組成員。落實安全責任到個人,安全工作分工具體明確,獎罰條例清晰并嚴格落實。項目部認真開展以“安全責任重在落實”為主題的安全生產月活動。安質部長、作業隊長經常在施工現場給職工講解安全生產條例,時刻提醒職工安全第一。在京石高鐵修建中,項目部經受了工期長、線路長的雙重考驗,做到了安全生產。
在質量管控方面,京石高鐵項目部堅持規范管理。項目部成立質量管理領導小組,負責策劃、組織實施項目施工和維護的全面質量管理工作,配合監理、業主督導人員進行質量檢查、監管、指導等工作。項目部建立完善全面的質量管理體系,抽調質量意識強、施工經驗足、組織能力強的管理人員到質量管理的各級機構及部門。項目部制定各級質量管理部門及管理人員的質量管理職責,做到職責分工明確、工作內容清楚,使質量管理制度化。堅持“樣板引路”以確保建設單位要求的全線創優目標的實現。每道工序開工前,進行“首段首項”工程演示,組織全體技術、安質人員及工長參加,并通過該活動,明確、細化各工序的工程質量標準及操作工藝。在工程質量的檢查方面,項目部堅持開工前、施工過程和竣工驗交前三階段的檢查。在檢查的時間上,分為定期檢查和不定期檢查。在檢查制度的形式上,堅持自檢、交接檢(互檢)、專檢制度,對于發現的質量問題,及時記入施工日志,并限期消項,整改后進行驗證,做好記錄。
嚴謹、全面的質量管理換來的是京石項目質量目標的實現。京石項目單位工程一次檢驗質量合格率達到100%,合同履約率100%,顧客投訴處置及時率100%,三年內創中國鐵建總公司優質工程3項,火車頭優質工程2項,爭創國家級優質工程1項。
在京石高鐵修建的過程中,去過京石項目部的人都對項目部的績效管理記憶深刻。這是電氣化局三公司京石項目部的一大特色。項目部嚴抓員工績效管理,盛存銀常說“項目部不能有閑人!”項目部每晚召開簡短的工程例會,各個作業隊駐項目指揮部的人員匯報當天工作情況及第二天的計劃。嚴格按照施工計劃保證工程進展。每位員工都竭盡全力為項目付出,幾乎每一位員工每天都工作到夜里10點。項目部駐地在保定,許多職工的家就在距保定不到一百公里的河北省高碑店,但在施工過程中,沒有員工請假回家、私自外出情況發生。員工們都是一心撲在工作上。盛存銀對筆者深有感觸地說:“項目部每一位員工都太累了,他們為這個項目付出了太多。”
開拓進取 科技鑄就威武之師
中國鐵建電氣化局集團三公司京石高鐵項目涉及接觸網、信號、牽引變電、通信四個專業。項目部對員工特別是年輕剛畢業的學生提出了殷切的期望和要求。三公司有悠久的歷史和光榮的過去,如今企業的發展需要全體員工共同努力,年輕人在增加自身專業技能的同時,應當掌握并融入科技創新。在外部市場競爭激烈的今天,只有每一位員工奮發向上,不斷學習,才能夠使三公司立于不敗之地。項目部的每一位員工充分把握此次提升自身能力的機會,并以主人翁的態度向書本學習,向實踐學習,認真學習專業知識,拼搏奮進,努力鉆研。施工兩年多的時間里,這支“鐵軍”不斷提升著自己的科技軟實力,各專業技術創新不斷,為企業樹立了勇于科技創新的形象。
接觸網專業采用了42號高速道岔允許通過速度為直向每小時350公里、側向每小時160公里,保證了站線能夠高速的通過車站。接觸線和承力索采用銅鎂合金材料,增加了線材的導電性能和強度,并因此增加了線索的張力,以滿足每小時350公里的高速運行要求。接觸網下錨補償裝置采用棘輪恒張力補償器,此種下錨裝置主要用在高速鐵路上,簡潔、美觀能與整個接觸網系統融為一體,并且具有維護簡便的特點。京石高鐵的附加線絕緣子及腕臂絕緣子均采用灰色硅橡膠復合絕緣子,相較常速鐵路瓷式絕緣子對比,硅橡膠絕緣子具有外表美觀,重量較之瓷式絕緣子大大減輕,便于安裝,而且便于維護、檢修,不易破損。
京石高鐵牽引變電所亭中都安裝了等離子接地體,其中變電所20根,分區所10根,AT所8根,均能夠有效降低接地電阻。該離子接地極的外殼是用銅合金管或不銹鋼管、熱鍍鋅鋼管制造,在管中存放有長效、高效離子材料,在吸收空氣和土壤中的水份后,會自行潮解,由于土質的不均勻性,該接地系統在地中采用多層面滲透的方法,滲透到土壤、巖石縫隙以及巖石的微孔中形成多層面導電介質體,根據電容的原理及其特性,把該離子接地極與地球這個大容量的電容器并聯在一起,達到共同“吞吐”雷擊電流和短路故障電流,保障設備的接地安全的目的。通信專業也是亮點不斷。通信一體化廂房、通信鐵塔的防雷、電磁兼容綜合接地技術。一個安全可靠的防雷、電磁兼容的接地技術,滿足高鐵需求和路局要求,接地電阻基本都在1歐姆以下,為下一步高鐵運營提供可靠保障。
使命連著榮譽 榮譽連著責任
項目部成立之初,盛存銀曾表示“當咱們這條線通車的時候,你一定會為曾經參建過京石高鐵而倍感驕傲和自豪。”能夠為國家“四縱四橫”高速鐵路網的鋪設奉獻力量,是多么驕傲和自豪!這種國家使命感帶給每一位參建員工無限高尚的榮譽,但這榮譽的背后卻是沉甸甸的責任。
在項目部里,你能夠感受到責任的氣息,如春雨般細膩無聲,卻滋潤萬物。盛存銀的家就在高碑店,平日工作中,他經常要到高碑店的工地巡視,工地離他的家僅僅幾分鐘的路程,但是他從來沒回家去,都是在高碑店處理完工作后立即趕回保定駐地。有一次,上小學六年級的女兒高燒不退,妻子心急如焚,一個個電話催他回家看女兒。由于事務繁忙盛存銀將回家看望女兒的事一拖再拖,只能在電話里簡單地安慰自己的妻子幾句,鼓勵自己年幼的孩子要堅強。孩子高燒幾天退不下去,他的妻子每天晚上都難以入眠,小心翼翼地照顧著沒有一點精神的孩子。一天晚上孩子在凌晨一點竟然燒到了四十多度,她只能獨自一人抱著女兒去醫院。在趕往醫院的路上,這位心力交瘁的媽媽和孩子一起摔倒在路上。漆黑的夜,高燒的孩子,盛存銀的妻子瞬間落淚了,她多么需要一個堅強的臂膀!兩年多的時間里,很少見到他和妻子在一起的身影,能見到的是他與一線職工在一起,與他熱愛的鐵路建設事業在一起。
在京石高鐵修建的兩年多的時間里,項目部有六七位年輕員工結婚了。按照規定,他們都有半月以上的婚假。可是沒有人休假如此長。承載著親人祝福的婚禮一結束,他們便脫去剛上身的新郎禮服,丟掉才穿兩天的新娘嫁衣,匆匆趕回駐地。甭說一個浪漫的蜜月了,就連中國傳統的“回門”習俗都顧不上。新婚后回到崗位上,看不到他們的抱怨與不舍,甚至都感覺不到新婚的氣息。好似他們僅僅休息了一個普通的小假期。很快便進入崗位狀態。這種敬業的精神讓人敬佩的同時,也為之感動。
京石高鐵的順利開通伴隨著榮譽的到來,在“工人先鋒號標兵”、“優秀共產黨員”、“優秀女職工”等各種榮譽面前,員工表現得十分平靜。就像一位獲獎的員工所言“我在臺上披上紅綬帶,接過獎杯的時候,我覺得榮譽不是我一個人的,是我們這支團隊的。”辛苦的付出換來的是碩果累累,在這收獲的季節,當大家以無比激動的心情等待這支團隊凱旋的時候,這支隊伍的員工卻選擇了再次出師,奔赴于祖國其他鐵路建設的征途。來源:國際商報 特約通訊員 單錫海 姜麗麗 責編:許順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