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一年,夏末是大自然賜予野生藍莓生長的絕佳時機。八月伊始,緬因州和加拿大各地的農民們開始采摘和加工野生藍莓,這個傳統起源于1874年,當時開始了第一次有規模的商業采摘。因為他們堅持進取的奉獻精神,所以野生藍莓產業蒸蒸日上,如今這眾人厚愛的健康食物已在全世界榮獲了抗衰老水果之王的美譽。同時,野生藍莓的總抗氧化能力是普通栽培藍莓的兩倍之多,再加上怡人的口感和悠久歷史的神秘感,使得它成為了當今健康食品的象征。
野生藍莓的生長與收獲
野生藍莓擁有"自然擇優”的奇妙特性,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獨特的地理起源和自然生長的環境。緬因州和加拿大東部地區,擁有大片適合野生藍莓生長的荒地。加拿大新斯科舍省、魁北克省、新不倫瑞克省、愛德華王子島和紐芬蘭省還生長著超過60000畝野生藍莓作物,僅僅跨緬因州范圍內的藍莓農田每年平均就能提供70萬英鎊的漿果。野生藍莓只在這些北美地區當地生產,他們自然而然地適應了在充滿挑戰的酸性土壤之中,四季溫度的變化的環境壓力下茁壯成長。在繁忙的夏末季節,采取了既運用了現代科技又保留了傳統工藝的獨特收獲方式,這使它們在表皮顏色、株高、味道、果實大小在有著鮮明的變化,這一切都讓野生藍莓成為了大家關注的焦點。
為期兩年的豐收
“每逢收獲季節,在當地餐館與咖啡廳多數人討論的主題是藍莓。”緬因州的一家食品公司總經理拉格納坎普說道,八月是為期兩年的生長周期的的一個豐收季,而豐收的關鍵也取決于種植者對諸多因素的控制。
修剪期是藍莓兩年生長周期的一個重要環節,當地面還只是一片綠色的時候,農場主便會修剪或燃燒一半的野生藍莓地,剩下的另一半則準備水果的生產。從發芽期到豐收年,野生藍莓的產量取決于第一季的春夏時節、潛在的霜凍災害、去年冬季的積雪量的保護,以及來年的的春夏季天氣等。
秋季充足的降水和冬季豐富的降雪則是另一個福音,它們為藍莓萌芽提供了充足的水分,也對果實成長的成熟有益。每株芽開花平均5或6個,如果條件都不錯,可以到達15個的巔峰。發芽數也依賴于由蜜蜂的授粉,科學家認為這個是藍莓成長的關鍵因素。
野生藍莓的收獲管理
野生藍莓的收獲從七月下旬開始,一直持續到八月。收獲后,人們對野生藍莓的修剪是通過在地上割草或焚燒的方式。
許多野生藍莓作物仍以傳統的方式進行收割——使用的是最早發明于1910年的手持漿果耙。不論是手工收割還是機械收割,在采摘結束后的數小時內,野生藍莓會被進行分類、清洗以及處理,這一過程會采用當今最先進的技術,以保持它們的風味、品質和抗氧化能力。
野生藍莓的優勢
野生藍莓是總抗氧化能力(Total Antioxidant Capacity)的冠軍。通過一個被稱為氧自由基吸收能力Oxygen Radical Absorbance Capacity)的測試實驗后得出結論:野生藍莓的總抗氧化能力是普通栽培藍莓的兩倍之多。
ORAC程序由波士頓的“美國農業部讓梅耶人類老齡化營養研究中心”(USDA Jean Mayer Human Nutrition Research Center on Aging)的醫師、化學家何貴華博士(Dr. Guihua He)開發完成。2010年,美國農業部ORAC測試顯示,個頭較小的野生藍莓,卻能提供兩倍于大型的普通藍莓的抗氧化能力。
抗氧化劑具有消除自由基以及防止細胞損傷的能力。目前,研究證明,它在防治大腦老化、老年癡呆癥、癌癥、心臟疾病、糖尿病、代謝綜合征等和其他方面的有關疾病是有著潛在的健康益處的。
所以,當食用野生藍莓時,我們將會從這種更耐寒的超級水果中獲得額外的抗氧化保護,能夠對抗疾病、促進抗衰老的能力。
為了更好地推廣普及野生藍莓,讓全球各地的人享受到野生的美味與健康,非營利性組織北美野生藍莓協會(WBANA)于1981年4月1日正式成立,代表生長在北美東北部地區的野生藍莓生產商和加工商。北美野生藍莓協會還負責促進對野生藍莓功效的健康研究以及對大眾普及教育野生藍莓的非凡功效。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