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之窗訊:恭小兵,中文界“80后”概念提出者。1982年生于安徽黃山,祖籍樅陽,現居合肥。最先在臺灣出版繁體單行本《我曾深深愛過誰》,之后陸續出版《云端以上,水面以下》、《無處可逃》、《總是不消魂》、《開門開門開門,我是你愛人》以及《青春向前,滄桑往后》等一系列殘酷青春讀品。
恭小兵是以一種特立獨行的姿態闖入文壇的。在這個娛樂至死,消極之上的喧囂年代,恭小兵用文字為自己不堪重負的青春,進行了一次理直氣壯的突圍。2004年,因其處女作兼自傳體小說《無處可逃》,在天涯社區連載后引發網民大規模的討論和爭議,被出版商借機炒作為“80后文學領袖”后天價買斷《無處可逃》的5年版權而一夜間躥紅網絡。《無處可逃》出版后,坊間曾有十余種盜版面世。法制日報、中國青年報、北京青年報、南方都市報、安徽青年報、安徽法制報、河北青年報、新快報、深圳晚報、南方人物周刊、遼寧青年、黃山電視臺,安徽電視臺以及中央電視臺等百余家大型媒體曾對其相繼報道。
2004年8月,天涯社區年度網絡風云人物 2005年6月,位列網易“80后五才子”之首 2006年5月,策劃“中國青年作家5.4浙江行” 2006年12月,騰訊網時代盛典“最具風格創新獎”獲得者 2007年6月,首批進京與中國作協高層碰撞的“80后”作家之一 2008年3月,做客中央電視臺錄播個人訪談《迷途知返》 2009年9月,辭職創辦安徽國靜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2010年11月,創辦《提速》、《青年創業者》雜志 2011年3月,創辦中國安徽青年創業網 2012年10月,創辦黃山徽嘗道農業科技有限公司 2013年4月,因涉嫌近千萬巨額高利貸倉皇跑路…… 2004年,恭小兵這個名字一夜間躥紅網絡,青年評論家楊獻平曾經用了幾組對立的形容詞來詮釋恭小兵的文字:“散漫而有力度、快速而又準確、張揚而又隱忍,單刀直入,舒緩有致”,而這也正是他的文字魅力所在。沒有人想象出他平靜質樸的外表下,深藏了怎樣的力量。當大多數的“80后”還沉醉于青春所帶來的迷惘,將其稱之為一種凄美時,恭小兵已經上升到了頂端,曾經的牢獄生涯讓他無比清醒地看清了成長的所有過程。他獨樹旗幟,冷眼看世界,在“80后”這一群體中,已經有很多人不自覺地將恭小兵當成老大。 在恭小兵的作品中,他的玩世不恭,他的嬉笑怒罵都讓讀者會心一笑,而后更多的卻是沉重與思考,他有喚醒少年的力量。他將青春撕成一道傷口給你看,自己卻從未說過痛。你可以想象著一個戴著鴨舌帽,一臉壞笑的恭小兵正躲在某個角落處里看著你,他會悄悄點燃一支煙,然后揚起下巴,若無其事地離開。
當我第一次見到恭小兵的時候,他已經不僅僅是個單純的青年作家了。恭小兵先后供職于黃山區文聯,安徽日報報業集團,之后辭職創業。那時他的精力無比旺盛,事業也做得風生水起。當時他在籌備中國首家安徽土特產經營和品牌運營機構,志在弘揚徽州文化,那次我們便從合肥跟隨恭小兵的車隊后面前往黃山,那是“徽嘗道”黃山旗艦店開業典禮的前一天。 下午兩點,我們在安徽報業大廈門口等來恭小兵,當時是合肥一天中最熱的時候,他拿著紙巾不停的擦拭汗水,穿的白襯衫已經汗透。他一臉壞笑地看著幾位女嘉賓說,我今天特地穿了一件透視裝來接你們,你們快看啊,看完收費,一句玩笑話,迅速打消了我們初見的陌生感。 說實話,他與我想象中的那個寫著青春小說的恭小兵已有不同。二十歲的恭小兵有著對現實世界的沖擊力,而如今已入而立之年的他,舉手投足間更多的已是自信,是他自身氣場中散發的極強的掌控力。但又有一些東西是始終未變的,他留寸頭,鬢角兩邊更是剃得干凈,露出青色的頭皮,與他眼神中流露出的桀驁不馴相得益彰。他的朋友說笑說,這頭型可是兵哥自己設計的。他在理發店剪完頭發覺得不滿意,自己回家又修理一番,于是這種極具個性的發型誕生了。 有人說要看一個人的性格,看看他的朋友就知道了。這話不假,恭小兵是個交友很四海的人,他的朋友各個行業都有,但也都有一個共通點:豁達,直爽,仗義。當我在途中提起恭小兵的時候,他的朋友全都爽朗地大笑,說恭小兵做過的事情三天三夜也說不完。他腦袋中都太多奇思妙想,每一樁都不可思議。他的人生真諦就是不斷折騰,不斷實現。他們說,恭小兵剛開始從報社辭職,放棄這樣收入優厚的工作時,就已經讓人大跌眼鏡。但之后他創辦的國靜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大獲成功,又讓他們看到了恭小兵的膽識和能力。他們以為到此為止了,因為恭小兵已經獲取了他想要的成功。可是不盡然,他又突然決定要創辦“徽嘗道”,志在弘揚徽州文化。這可是與他之前的創業項目完全不搭界的。他們以為這只是恭小兵的一個異想,想想就完了。沒想恭小兵可是想到做到。為此,他花了整整半年時間四處奔波,跑遍了安徽的每一個角落。而現在,他已在迎接“徽嘗道”旗艦店觀禮嘉賓的路上了。 在與恭小兵朋友的交談中,我了解到,恭小兵早上六點就趕到合肥,下車后安排好一切,沒有休息,又立刻驅車趕往黃山。這一天對于恭小兵來說,似乎沒有疲倦。他有一種極強的信念支撐著,但即使是他最鐵的朋友都不能完全猜透他的想法。因為他的想法實在太多了。他似乎要用自己一年的時間去做完別人一生都做不完的事情,如果說他前一天在安徽,第二天就在國外,他們都不會覺得奇怪,因為這才是恭小兵,說奇怪才是真的怪了。 車隊駛入皖南地區的時候,山漸漸多了起來。遠處霧氣彌漫在青山之中,樹林密到已經看不見山間泥土的顏色。原本的悶熱天氣漸漸轉得清涼,空氣也無比清新。恭小兵就是在這樣一個山明水秀的地方度過人生最初的年華,你可以想象出那個少年恭小兵,倔強地將自己關在一間破舊的小屋子里,對著一臺組裝的電腦沒日沒夜地寫作,將自己的回憶和領悟,一字一句地敲打出來,就此誕生了他的成名作《無處可逃》,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到達黃山時已是晚上七點了。我和攝影師正在賓館收拾行李,房間里的座機突然響了起來。電話竟是恭小兵親自打來,和我們說了晚餐的地點和時間,囑咐我們早點下去吃飯。末了他又說,“今天我真得是太忙了,有些地方可能關照不到你們所有人,還請包涵。”對于這樣一個重量級的人物,我們能夠得到這次機會隨他前來黃山做一次專訪已是很大的榮幸,而他還能在百忙之中給大家打電話,這讓人感動。那天的酒店已住滿了全國各地前來給恭小兵祝賀的人,我甚至想象得出他在賓館前臺找出每個人登記的房間號,逐一撥打電話的情景。 “徽嘗道”開業儀式媒體見面會在第二天的早上九點準時進行,重點介紹了“徽嘗道”的創辦意義及產品開發。在進會場前我再一次遇到恭小兵,雖已有了昨天的跋涉忙碌,他的眼睛里卻依舊神采熠熠,許是因為他半年來辛苦奔波的結晶將在今天正式呈現。他囑咐我,記得多拍點會場的照片,說完向周圍所有人拱手握拳,豪杰意味油然而生。 儀式上輪到恭小兵發表講話時,我在臺下將鏡頭對準他,鏡頭中的他似乎很遠,又似乎就很近。這樣一個多面恭小兵,亦幻亦真,亦儒亦賈,有著對文字與生俱來的天賦,又深藏著舊時徽商的基因。這樣一個傳奇的男人,他就在你的眼前,但他的思想卻是你永遠觸碰不到的。 然而,時隔半年,由作家轉型的企業家恭小兵就十分離奇地出事了,今年4月,他在網上直播起了自己的高利貸跑路日記,我很無語。套用一個網絡流行語,那幾天,我三觀盡毀。關于他的種種輝煌與傳奇,這里我已無須贅言。同時相信他正在創作的長篇小說《高利貸跑路日記》,會給出我們想要的答案。每個人的人生都充滿著變數和未知。我相信恭小兵可以再次崛起。 果然,當人們對他的驚險的高利貸跑路經歷尚未淡忘時,恭小兵已經有了自己的新世界,上個月末,他攜帶著他提前出版的新作《青春向前,滄桑往后》,頻繁穿梭于各所高校,我作為曾經采訪過他的特例,第一時間榮幸分享了他自己做的演講PPT:青春向前,滄桑往后——我的奮斗與墜落,畫面完美,言辭犀利,一如他剛從牢獄中向自由世界走來時的喜悅與輕松。從少年犯到作家,從作家到企業家,從企業家到破產者,他所做的一切像是一個童心未泯的孩子在專心地擺弄自己的積木。一有想法便立刻推倒重來,并且始終有自信能搭出一棟更高的大廈。或許他只是想用行動告訴所有人,只要有夢想,青春就永遠不會完結。他有一顆屬于青春的心臟,并且永遠青春。正如他的偶像克魯亞克說的那樣:“不過,賈非,我們知道,我們倆是永永遠遠都不變的——永遠年輕,永遠熱淚盈眶。”(文字/穆文靜,攝影/胡海臨)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