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衛生組織(WHO)將健康的定義確定為:不僅僅是沒有疾病和身體虛弱,而是身體、心理和社會適應的完滿狀態。
根據上述定義,醫學專家制定了10條身體健康的標準:
(1) 充沛的精力,能從容不迫地擔負日常生活和繁重的工作,而不感到過分緊張和疲勞;
(2) 處世樂觀,態度積極,樂于承擔責任,不挑剔;
(3) 善于休息,睡眠質量好;
(4) 應變能力強,能適應外界環境中的各種變化;
(5) 能夠抵御一般感冒和傳染病;
(6) 體重適當,身體勻稱,站立時頭、肩位置協調;
(7) 眼睛明亮,反應敏捷,眼睛不發炎;
(8) 牙齒清潔,無齲齒,不疼痛,牙齦顏色正常,無出血現象;
(9) 頭發有光澤,無頭皮屑;
(10) 肌肉豐滿,皮膚有彈性。
按照上述標準對照我們自己的身體狀況,且不說心理健康的內容,僅從5~10項指標來衡量我們的健康,就已經夠讓我們汗顏了。
的確像很多人所說:原來我們都不健康!
現代醫學模式已經是生物—心理—社會的模式,心理健康已經是人類在現代文明社會中最迫切追求的目標,也是衡量我們是否健康的一個重要標準。世界衛生組織提出的心理健康標準包括:
(1) 智力正常;
(2) 善于協調和控制情緒;
(3) 具有較強的意志和品質;
(4) 人際關系和諧;
(5) 能適應和改善環境;
(6) 保持人格的完整和健康;
(7) 心理行為符合年齡特征。
而亞健康狀態是指機體雖無明確的疾病,卻呈現生命力降低,社會適應能力下降,反應能力減退的生理狀態。它是處于健康和疾病之間的生理狀態,主觀上有許多不適的癥狀表現和心理體驗。
每個人都有生命周期,正常狀態下,人體的生理狀態在高潮和低潮之間周而復始,心理感受、體力和邏輯思維能力等都會受到生命周期的影響,有時激昂。但處于亞健康狀態的人,身體總是處于低潮狀態,按時下的說法就是這個人“不在狀態”。關于亞健康的表現,個人的狀況各不相同。有的人表現在身體方面,主要癥狀有失眠、頭昏、乏力、困倦、疲勞、心悸等等;有的人表現在心理方面,主要癥狀有情緒低落、精神萎靡、記憶力減退、焦慮煩躁、神經質等等;有的人表現在情感方面,主要癥狀有冷漠、無望、無助、孤獨、空虛、輕率等等。實際上,不少處于亞健康狀態的人并不只存在一方面或兩方面的問題,而是在身體、心理、情感三方面都有所表現。
身體處于亞健康狀態,并不是意味著馬上就要進入疾病狀態,經過悉心的調養也可以恢復到健康狀態。但要記住的是,一旦您的身體處于亞健康狀態,那么它就向你發出了重要的警示:您的健康狀況不容樂觀了!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