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1日,河南鄭州一家幼兒園為100多個孩子舉辦“集體婚禮”,園長認為這能幫孩子盡早了解婚姻和性觀念,但此舉在網上引起熱議。近些年,我國對兒童性教育問題越來越重視,但一些做法也屢遭爭議。不少國家性教育比我們早,經驗比我們多,有些做法或許能提供借鑒。
家長:和孩子討論性話題
荷蘭有著著名的性文化博物館和紅燈區,性觀念的開放舉世聞名。然而,荷蘭青少年懷孕率在全歐洲卻是最低的,這與荷蘭孩子從小就能接受到開放、系統的性教育密不可分。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荷蘭父母對待青少年性行為的態度比較開放但有約束,用一句話來概括:允許它、遠離它、控制它。一方面,孩子們甚至會在餐桌上和父母討論這方面的話題;另一方面,荷蘭父母通常允許孩子帶異性回家過夜,但會監督他們避免因性生活受到傷害。父母可以事先為女兒準備避孕藥,也可能早已認識女兒的男朋友。如果他們不喜歡這個男孩,可以巧妙地把他攆走;如果喜歡,就會把他視為準女婿,請他參加家庭聚會。
學校的系統教育也必不可少。荷蘭學校認為,既然孩子們在日常生活中,特別是從電視或者網絡中,會不斷接觸和“性”相關的概念,那么他們就有義務承擔起讓孩子正確認知“性”的重責。基于此,荷蘭性學專家中心和荷蘭公共健康服務機構合作,研發了一套性教育指導計劃。
現在,全荷蘭大約已有1/3的小學在使用這套教材。阿姆斯特丹的萊亨布赫小學是積極推行此項教育的成員之一。該校一名教師告訴記者:“一年級時,我會教孩子識別男孩和女孩的區別。我們組織一些游戲,讓孩子說出男女不同的性器官時,他們也會咯咯地笑。不過,我希望借此能讓孩子們意識到認知這些并不需要偷偷摸摸,性應該和吃飯、睡覺一樣自然。”
記者的荷蘭朋友帕斯卡至今記得,中學時一位頭發花白的老太太來到他們學校,講述了“第一次”和自己的真愛。“那年我14歲,我和同學們都覺得很有趣。課程結束時,我們還進行了考試,題目涉及性交易、生育以及性傳播疾病等方方面面。我們幾乎沒落掉一件事情。”
政府:禁欲培訓教會節制
最近10年,原本性觀念開放的美國人,開始不斷推廣“禁欲教育”,使青少年的性觀念慢慢回歸傳統。據了解,近幾年,美國衛生福利部已將500萬聯邦教育基金撥給禁欲教育項目,這是唯一一個獲獎的教育項目。
美國國家禁欲教育組織(NAEA)主要幫助州立及聯邦政府普及性知識,解答青少年在性方面的疑問,然后對這些問題進行數據研究和分析,從而幫助青少年樹立健康的性觀念。禁欲教育組織目前主要涉及13個主題,統計數字表明,目前在全美高中生中,至少有70%的學校講授了其中的8個主題:禁欲是避孕的最有效方法(87%),抵抗來自已發生過性行為的同齡人的壓力(83%),擁有多個性伴侶的風險(81%),同學如何影響他人做出關于性行為的決定(80%)等。至少3/5的高中還會講婚姻與承諾(69%),安全套的功效(65%)這兩個主題。在小學里,老師最常講的主題是人體發育。
禁欲教育組織還會到全美各個城市,根據學校要求及孩子的年齡提供不同課程。這些課程大部分是短期的,課時不超過兩個月。對授課老師的基本要求是心理學專業研究生。老師們組成團隊到各個學校進行演講。各個學校還可以申請讓本校老師參加培訓。
2011年,我在大學里上過一門“人類性行為”的課,老師曾對全班150多名同學(其中約有一半是女生)進行了一次統計,發現大概80%的女生都是處女,她們大多是90后。這個數字比往年高出許多,老師對此也很震驚。她說,這個數字每年都在增加,這或許就是推廣禁欲教育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