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7日,黎平縣侗鄉洪州鎮洪州村5組53歲的農民毛恩友到農機中心購買了一臺耕整機回家,他高興地說,在國家政策的補貼1000元的情況下,他只花了2017元就買得“鐵牛”,一天就把兩畝責任田犁完了,兩個兒女用不著像往年回家折騰忙活田間,他們安心在外打工掙錢。
按國家農機補貼的政策標準,今年黎平城鄉農民截至5月26日獲得國家補貼達400多萬元,占今年貴州省農委下達給黎平縣第一批中央農機購置補貼資金500萬元的80%。農民購買農機的積極性空前高漲。據縣農扶局統計,截至5月26日,全縣403個村的農民已購買農機具累計達6000多臺。
據該縣農調隊統計,國家農機補貼政策使今年黎平農機銷售異常火爆,取代了大量勞力在田間勞作,騰出外出打工的青壯年達12萬人,去年黎平農村勞力外出務工總收入達7.46億元,今年其務工收入有可能超出去年。
如今,在黎平縣的403個行政村,田野中萬臺耕整機正忙著犁田。截至5月26日,全縣機耕面積已完成19.7萬畝,占全縣稻田面積的三分之二,為今年的水稻豐收打下良好的基礎。
中潮鎮中潮村農民吳方舉告訴筆者,今年全組80%的農戶都購買了“鐵牛”,大田近田用機耕,遠田小田用牛犁,大部分的犁田農活農機給全包了。
5月27日,筆者在縣政務中心看到,中潮鎮佳所村就有近百位農民一下購買農機83臺,他們正在辦理農機補貼。一位名叫楊天和的農民告訴筆者:“現在的農民干農活,犁田耙田用“鐵牛”,栽秧使用插秧機,收割使用打谷機。干活既輕松,勞動力也大大節省了。國家對農民真是好啊!”(陸書明 王海濤 羅茜)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