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領過硬的女能人
當黎平縣農業局副局長黃月淑順利地經過全省層層篩選,推薦為全國“我推薦我評議身邊好人——敬業奉獻”候選人喜訊傳到黎平侗鄉的時候,最高興的是黃月淑身邊的同事和全縣的農民群眾,其中特別高興的當數參加過她的培訓的50名種養致富帶頭人、300名取得了農民技術員職稱的農民、取得了“農民培訓合格證”的2000農民以及接受過她的培訓的近30000農民群眾。
據接受過她的培訓的中潮鎮潘老村的老支書蔣世偉說,黃月淑是真正的農學專家,培訓的內容主要是:水稻旱育秧技術、水稻規范化栽插技術、水稻重大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早熟馬鈴薯高壟雙行高產栽培技術、馬鈴薯晚疫病綜合防治技術、馬鈴薯免耕覆草栽培技術、反季節蔬菜種植技術、“雙低”油菜高產栽培技術、糧食作物抗旱技術措施等等。她還編制印發以上資料和“糧增工程技術手冊”、“糧油高產創建技術手冊”近5萬份。
據農業局黨組書記楊正鋒介紹,她還帶領廣大農技干部開展“水稻、玉米新品種引進和展示”試驗示范、水稻重大病蟲害統防統治示范、測土配方施肥“3414”和同田對比試驗、土壤有機質提升秸稈腐熟劑的推廣應用、太陽能殺蟲燈和頻振式殺蟲燈在水稻上的防控技術應用、水稻拋秧技術和直播技術示范、油菜免耕栽培技術和馬鈴薯免耕覆草栽培技術的示范。通過各種示范,她和農農技干部篩選出了適宜黎平縣的高產優質品種和換代品種。
自2005年以來,黎平連續實施糧食增產工程項目。在實施過程中,黃月淑作為項目分管領導和技術干部,從落實面積到田間管理、測產驗收;從召開群眾技術培訓會,到深入田間地頭實地傳授技術等,每個環節都親自參與。雖然臉曬黑了,手磨破了,黃月淑的激情不減,信念不改,用她頑強的意志頂起項目試驗區的一片天。通過努力,核心技術和配套技術得到推廣應用,示范點技術到位率高,項目區順利通過專家對縣鄉示范點測產驗收。項目實施以來,項目區較上年或前三年平均畝產增產率達10%以上。2002年,由她主持實施的“黎平縣稻曲病綜合防治技術應用”課題,獲貴州省農業豐收獎二等獎;2009年,她主持申報的“黎平縣糧食增產工程技術應用與推廣”獲貴州省農業豐收獎三等獎。
今年7月,黎平遭受嚴重旱情,旱情導致中潮鎮萬畝大壩所有水溝斷流。25日,黃月淑同志立即向局主要領導匯報,次日上午,和局長一同向分管縣長進行了匯報,縣領導獲知旱情,高度重視,馬上批示縣財政拿出10萬元抗旱資金,用于購買53臺抽水泵,通過5天5夜不停的抽水,使主產糧區的糧食穩定增長增收有了保障。
扎根侗鄉無怨無悔
黃月淑1986年7月從貴州省銅仁農校植保專業學校畢業后,被分配到黎平縣農業部門工作,并先后擔任縣農業局植保站站長、農業局副局長職務,并獲得高級農藝師資格。
分配到黎平縣農業部門后,黃月淑在這條戰線上一干就是27年正如她所言“踏上這條路,就決定在這個行業干出一份成績,有信心和決心干好這份工作”。
她在黎平農業戰線上的突出奉獻,得到當地農民群眾的愛戴,中潮鎮長春村的農民群眾稱她為“侗鄉農民的貼心人”,同事們則稱她為“愛崗敬業的楷模”,同時,上級則給予了她多次的表彰。2002年12月被農業部農技推廣中心評為“全國農作物病蟲害防治先進工作者”; 2003年獲貴州省第六屆“科技興農人才獎”;2012年11月被貴州省農業委員會評為“貴州省糧食增產工程和高產創建工作先進工作者”;2012年12月被農業部評為“全國糧食生產先進工作者”。
近日,她在全國舉辦的“我推薦我評議身邊好人”活動中,入選“敬業奉獻”候選人之一。(黃沙、楊成)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