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黎平縣委、縣政府立足富民強縣戰略,圍繞群眾關心關注的社會熱點、焦點問題,秉持民生理念,創新工作舉措,集中解民憂、促發展,全力實施人社惠民工程,人社工作各項事業均取得可喜成效,亮點紛呈。
多輪驅動促就業,創造發展“新”亮點。一是通過提供免費職業介紹、技能培訓、勞動力有序轉移和發放就業小額擔保貸款等一系列就業、創業援助政策,為勞動者提供立體式就業、創業服務。二是通過開展“送政策、送崗位、送技能、送服務”的方式,促進縣內外企事業單位招工、引才、引智,擴大就業增長面。截至目前,實現全縣新增就業9225人,開展職業技能和創業培訓1586人,為縣內事業單位引進急需緊缺人才5名,發放就業小額擔保貸款5414.5萬元,帶動就業2621人,有效解決了群眾就業創業難和企業“用工荒”等勞動力供求矛盾。
強化舉措抓擴面,完善社會保障“新”體系。一是創新宣傳方式加強社會保障政策宣傳,提高企業和群眾的參保意識。二是進一步抓好擴面工作,努力實現社會保險基金應收盡收。三是加快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經辦管理體制和便民快捷的服務體系,落實提高基礎養老金正常調整機制和繳費激勵機制。截至目前,分別完成城鄉居民參保254179人,發放保險金2561.26萬元;城鎮職工參保6338人,發放保險金2958萬元;基本醫療參保15648人,發放保險金2217.1萬元;工傷參保13065人,發放保險金58.8萬元;失業參保2800人,發放保險金0.57萬元;生育參保11258人發放保險金22.1萬元。在全縣基本形成了覆蓋城鄉,惠及社會各類人群、相對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
多措并舉促和諧,打造維權“新”機制。一是對全縣規模以上企業工資額度,實行集體協商制度。二是實施務工人員工資保證金制度,按工程造價的3%預存務工人員工資,從源頭上遏制工資拖欠行為。三是實行“快立、快調、快審、快結”的工作機制,最大化維護勞動爭議雙方當事人合法權益。截至目前,共受理群眾投訴70起,成功調解處理67起,為農民工挽回損失777.51萬元。 (黎平縣政府辦)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