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處黔湘桂三省(區)交界地,坡的西面為貴州省黎平縣洪州鎮六爽村,東面為湖南通道縣獨坡鄉,南面為廣西三江侗族自治縣獨洞鄉,因地處三省而得名。主峰海拔1336.7米,為越城嶺、雪峰山和苗嶺山脈過渡地段的最高峰。
三省坡植物豐富,闊葉樹成林,牧草茂盛,風光獨特。坡的西面,從六爽村(原稱高山村)后至主峰頂端,一片蔥綠,樹種繁多,除大量的栲櫟樹類樹木外,還蘊藏有國家二級保戶樹種伯樂樹、馬尾樹,三級保護樹種白辛樹、紅花木蓮、凹葉厚樸等珍貴樹種。山中中草藥材豐富,人們經常采集的有勾藤、厚樸、靈芝、桂皮、百味蓮、獨角蓮、九牛膽、斷續等幾十種。
史載,清乾隆初年,石金元領導的南江、苗江農民起義,以三省坡為大本營,神出鬼沒打擊清廷官軍。以后多次農民武裝斗爭,都利用這塊可攻可守,又有退路的有利地勢,抗擊官軍的追剿。
1969年,經廣西三江侗族自治縣與貴州省黎平縣洪州區共同協商,利用大塘坳山高水高之優勢,在今黎平縣洪州鎮救寨村和壘寨村境內,由三江侗族自治縣出工出料,興建大塘坳水庫。經雙方合作,于1972年建成,取名“團結水庫”。庫容220萬立方米。灌溉三江獨洞鄉和黎平救寨村的農田。同時還在湖上置游艇,供人們覽高山平湖,觀賞日出日落風光。夏秋時節,毗鄰的民族群眾到水庫開展游泳比賽和泅渡等活動。而今,三省坡已成為三省毗鄰地區各族人民游覽觀光和考察活動的名山。有道是:一足踏三省,盡知山里情。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