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鬼節” 辦慈善義捐活動
新加坡沿襲華人習俗,也過中元節,但是新加坡中元節除了祭祀祖先更凸顯出他們的社會責任感,使中元節變成了社會活動日。再現“甘榜精神”。由于昔日的甘榜都變成了新鎮,當年守望相助的“厝邊”(鄰居)各分東西,難得一聚,中元宴會給他們提供了一個歡聚敘舊的機會。同住一個組屋區的居民,也可以借此機會聯絡感情。新老“厝邊”齊聯歡,人氣興旺“鬼氣”淡。
中元集會讓在同一商業中心、巴剎做生意的商家小販加強聯系,讓同公司、同工廠的員工增進感情。許多大酒店、大企業的華族員工慶中元,洋老板、洋主管都來湊熱鬧,為的顯然不是拜“好兄弟”(老百姓在中元節期間為避諱,將亡魂稱為“好兄弟”),而是為了入鄉隨俗,與屬下同歡。不同種族與不同宗教信仰的同事、工友參加中元宴會,這也成為一種風氣,這正體現了中元會的多元性。
中元節也給慈善福利團體、社區組織提供了籌募義款的大好機會。過去,許多民眾聯絡所、宗教福利團體、民間福利機構,都利用中元節籌募義款。近年來,全國腎臟基金會每逢中元節都推出特制的精美福物,各中元會給予大力支持;廣惠肇留醫院、中華醫院等民間慈善福利機構,也都通過中元標福物和樂捐,籌到可觀的義款。
中元節歌臺,每晚二三十臺,表演通俗歌舞,演出連場諧劇,平時難得一聽的方言歌曲,只有在中元節才處處聞,新加坡俗文化奇觀,只有在中元才看得到。近年來,由于有來自中國大陸的歌手上中元歌臺,帶來了《敖包相會》、《康定情歌》、《十五的月亮》等“雅歌”,使一些中元歌臺漸漸成了雅俗共賞的舞臺,這是值得注意的新動向。
許多中元會都特別安排席位招待老人,并送禮物給他們。
泰國“鬼節” 狂歌熱舞盼豐收
泰國的鬼節每年都于六月中旬在黎府舉行,非常受當地人民的重視,主要是向上天祈求風調雨順,希望來年稻米豐收。
在黎府地區,鬼其實是天上的神。原來鬼節源于一個佛教的故事,據說,數百年前的泰國王子Prince Vessandorn是佛祖的化身,他盡心盡力為居民服務,故深得民心。某天,他向人民說將要返回天國,并叫眾人忘記他,人民聽了之后非常傷心,天神看見了亦深受感動,于是準許王子重返黎府,而鬼節就是黎府的居民用來紀念王子的。
泰國鬼節不但沒半點驚憟,反而洋溢著一份歡樂和熱鬧。游行途中,“眾鬼”不但會向圍觀的途人扮“鬼臉”,還狂歌熱舞一番,期間的歌曲甚至以搖滾音樂為主,有時更有樂隊現場伴奏。更有意思的是,眾“鬼”在游行途中有時還會手持木制假陽具,因為當地人視假陽具為土地肥沃、產量豐富的象征,寓意來年豐收富足。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