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8日上午11時40分,麻江縣碧波中心小學。
隨著下課鈴聲響起,孩子們像一群歡快的小鳥,從一間間教室里奔出來,然后向學校的食堂大廳涌去。寬敞寂靜的食堂大廳頓時喧鬧起來。炊事員忙著將熱騰騰的飯菜一一打給排隊取飯的孩子們。
麻江縣碧波中心小學學生歡快地吃著營養午餐
第一個取到飯菜的是二年級學生劉幫軍。記者看到,10歲的小幫軍餐盤里盛著一份米飯,一份花菜炒肉片、一份豌豆角炒肉絲、一份木耳炒肉,外加一碗排骨湯和一個大蘋果。
“飯好不好吃呀小朋友?”記者向小幫軍問道。小家伙鼓著腮幫邊吃邊說,“咋個不好吃?學校的飯就是比家里的好吃!我在家里只能吃兩個菜,在學校可以吃三個菜一個湯,還能吃到蘋果和香蕉。”
楊梅邊吃邊告訴記者說:“學校開了營養午餐后,我都長高了、長胖了。”
來自碧波鄉償班村的六年級女生楊梅是一位留守兒童。她爸爸媽媽都在廣東打工,14歲的她由年邁的爺爺奶奶照顧,生活不太有規律。楊梅邊吃邊告訴記者說:“學校開了營養午餐后,我都長高了、長胖了。”
看到孩子們吃得這樣歡快,學校的廚師長傅隆菊心里十分開心。傅大姐說:“去年3月份開了營養午餐后,我們對食物的儲存、清洗、加工等每個環節都認真地把它做好,因為我們自己也有兒女,這些孩子就像我們的兒女一樣,要對他們負責任。”
碧波中心小學副校長鄧熙斌告訴記者:“說老實話,學校開了營養午餐,給我們全校教職工增加了很大的工作量,也讓我們多了一份責任和擔心,但是看到孩子們的體質和學習成績都上升了,我們都感到十分的欣慰。用這份辛苦換來孩子們的健康成長,我覺得是值得的。”
1月8日下午5時,麻江縣第二中學。
學校總務處主任鄒祖方和家長委員會的幾位家長正忙著招呼孩子們有序進餐。
來二中看望孩子的學生家長劉海蓮是一位個體商戶,她告訴記者:“娃娃在學校吃飯,有幾個好處。一是他們的作息時間有規律了,能按時吃飯、按時學習;二是體質得到了增強,生病的情況也比過去少了;三是為我們家長減輕了很多負擔,讓我們有更多的精力去做好自己的生意。”
1月9日上午8時20分,麻江縣農貿市場。
麻江縣第二中學的教務處主任劉錫云帶著羅序麗、馬明、劉國權幾位老師正在為學校營養午餐采購食材。
在一個個攤位前,記者看到,教化學的馬明老師忙著跟商販“砍價”,教英語的羅序麗老師負責付款,教化學的劉國權老師則讓商販在采購清單上面簽字蓋章并作好賬目記錄,劉錫云主任負責全程采買監督。不一會兒,幾位老師已買好了豬肉、山黃雞、豆芽、西紅柿、花菜、萵筍、蘿卜、大蔥等食材。
劉錫云告訴記者:“按規定,為學生采購食材,都必須三人以上,全校老師都采取輪換的方式參與采買工作,確保國家下發的每天3元的補助都能實實在在的用在每一個學生身上。盡管我們都有著自己的教學任務,能為孩子們多做一點力所能及的工作,也是我們的一份責任。”
據麻江縣學生營養改善計劃辦公室負責人羅會益介紹,麻江縣實施學生營養改善計劃采取了三項安全措施。一是確保資金安全,建立專門的財務報賬制度,實行“校財局管”。二是確保食品安全,由教育、疾控、工商、衛生等部門不間斷實時監控,讓“放心糧油”進校園。三是確保干部安全,食品采購必須三人以上,對采買過程的價格、質量等進行監督。
據了解,早在2010年,麻江縣就自籌資金260萬元為未建食堂的45所小學和教學點新建了食堂,并在兩年內由財政撥付1000萬元為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配備了289名食堂工作人員。自2012年3月份正式實施營養改善計劃以來,全縣除城關外的處于義務教育階段的59所學校,共21446名中小學生享受到了“營養午餐”。(楊卓光 潘皇林)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