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臺山風光
申遺大事記
2008年7月11日,施秉縣云臺山景區被列為“中國南方喀斯特”第二批申報世界自然遺產預選地之一。
2012年10月15日,確定了貴州施秉喀斯特為“中國南方喀斯特”第二期申報地的預選名單。
2013年3月6日,施秉縣云臺山獲得了世界自然遺產“提名地”資格。
2013年8月25日至26日,IUCN(世界自然遺產保護聯盟)專家萊斯·莫洛伊、禹卿植一行對施秉喀斯特世界自然遺產申報地進行了為期兩天的實地考察評估,將形成一份評估報告及結論呈報世界遺產中心,隨后世界遺產委員會在2014年6月左右召開的第38屆世界自然遺產大會上對其進行審議及投票表決。
施秉喀斯特具有地貌多樣性
“施秉喀斯特給我留下了很多印象,超乎了我的期望。在景區的經歷,讓我對這里的塔狀喀斯特地貌和突出的自然景觀能夠滿足世界自然遺產第七條標準這一點深信不疑。”國際著名喀斯特系統世界首席專家威廉姆斯考察施秉喀斯特后贊譽有加。
位于施秉縣北部的施秉喀斯特世界自然遺產提名地總面積282.95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區102.8平方公里,緩沖區180.15平方公里,完全包含在云臺山景區、杉木河景區和生態水源涵養區內。
施秉喀斯特是在古老的、相對不可溶的白云巖上發育的典型而完整的白云巖喀斯特地貌,以峰叢峽谷喀斯特最為典型,是全球熱帶、亞熱帶白云巖喀斯特最為典型的范例。提名地范圍內層巒疊嶂、溝壑縱橫、溪水清澈、植被茂密,具有“雄、奇、幽、秀”的自然美特征,并反映了地球演化歷史主要階段的生命記錄、地貌演化、地質形態、自然地理特征等,滿足世界自然遺產第七條和第八條標準而被列提名地。
國際著名喀斯特專家史密斯考察施秉喀斯特后指出:“施秉喀斯特的加入將更有利于全面理解整個中國南方喀斯特的地貌多樣性。”
借力申遺 轉型發展
8月28日到30日,記者與中央、香港駐黔以及省級共22家媒體記者一起走進施秉,展開為期3天的“走進施秉·品味喀斯特”主題采訪活動。
“申遺對我們來說是機遇也是挑戰,正是轉型發展的好時候。”在施秉縣涉及申遺的城關、牛大場、白垛、馬溪等4個鄉鎮,記者聽到了這樣的心聲。
而事實上,隨著施秉申遺之路步入沖刺階段,申遺給當地帶來的變化越來越明顯。
坐落在云臺山腳下的施秉縣城關鎮云臺村牌樓沖組,過去一直以傳統農業和外出務工為主要經濟來源。2008年起,施秉正式啟動申遺工作,云臺山景區得以大力開發,山腳下的牌樓沖組開始靠山謀發展,以農家樂為主體的旅游服務產業開始在這個40戶人家、196人的小村寨興起。
多年的發展,如今牌樓沖組80%的經濟收入都來自經營農家樂,收入大幅度提高。一位多年從事農家樂經營的村民說:“我們的農家樂開展得紅紅火火,政府還組織農家樂經營的專業培訓,一年下來盈利能達十幾萬元,出外打工的人越來越少了。”
從申遺中嘗到了甜頭,當地村民對申遺工作也愈加支持,村民用沼氣代替柴火煮飯,訂立村規民約,自發組建了森林防護隊和環境衛生整治小組。
作為黔東南州最大烤煙生產基地的白剁鄉位于自然風光秀麗的黑沖景區內,面積占遺產提名地緩沖區域的三分之二。全鄉兩千多戶人家有七八成種植烤煙,烤煙成為白剁鄉的支柱產業。在申遺工作開展的幾年來,通過政府補貼的形式,大力倡導使用煤、電代替木柴來烤煙,不僅提高了烤煙的質量,而且減少了環境污染,保護了生態植被。一位煙農高興地說:“柴改煤后,每賣出1斤煙政府就會補貼5角錢,另外煙草公司還要再補助3角錢,收入比過去高多了。”
據白剁鄉黨委書記彭勤介紹,全鄉31個自然村寨都開展了進村入戶宣傳,主要從加大環境整治力度以及加強環境保護兩方面著手,逐步改變村民現有的生產生活方式。下一步要大力發展鄉村旅游、觀光農業,打造白剁鄉“生態休閑”和“避暑勝地”的旅游名片,使之成為施秉縣的后花園。
全民行動 沖刺申遺
“申遺重要的不僅僅是結果,更是過程。”副縣長陳國勝告訴記者,今天的施秉已經將發展經濟和保護環境緊密結合起來,不僅使百姓的生活越來越好,而且子孫后代也將有機會看見這些大自然留下的寶貴財富。
施秉申遺工作從2007年開始著手準備,2008年正式啟動。5年來,該縣始終把申遺作為一項重點工作來抓,嚴格按照申遺有關要求,采取有力措施,對提名地進行環境綜合整治,并全力抓好申遺展示和提名地保護管理工作。不斷完善景區基礎設施,加強沿線村莊環境整治,全面治理沿線砂石場,強化交通道路綜合整治,開展電力和通訊設施整治,并取得了顯著成效。
施秉縣的城關、牛大場、白垛、馬溪等4個鄉鎮都設置了喀斯特生態環境保護管理站,通過各家各戶簽訂責任書來抓好垃圾和污水處理工作。
此外,施秉還聘請了貴州師范大學、貴州地理學會等機構的權威專家作為申遺專家顧問團,充分挖掘施秉喀斯特的科學價值,提煉符合世界自然遺產的價值標準,開展了相關技術支撐材料的編寫和準備工作。同時,通過廣泛宣傳,使申遺工作家喻戶曉,并于今年4月舉行了喀斯特申報世界自然遺產動員大會。
施秉縣委宣傳部長劉昌文告訴記者,由于宣傳、產業結構調整等各項工作扎實到位,讓群眾意識到了申遺其實是保護他們自身的利益,自申遺在施秉啟動以來,全縣沒有發生一起有關申遺上訪的事例。
據介紹,在順利完成今年8月份IUCN專家的實地考察接待工作后,施秉縣申遺的下一步工作將在鞏固成果的同時,規范和提升景區管理水平,并做好相關技術資料的補充工作,加大宣傳力度,積極擴大“施秉喀斯特”品牌影響力。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