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種食物所含的營養成分不一樣,那么怎么搭配才能發揮最佳的功效呢?下面就介紹給大家一些食物的黃金搭配。
粗細搭配
科學研究表明,不同種類的糧食及其加工品的合理搭配,可以提高其生理價值。糧食在經過加工后,往往會損失一些營養素,特別是膳食纖維、維生素和無機鹽,而這些營養素也正是人體所需要或容易缺乏的。以精白粉為例,它的膳食纖維只有標準粉的1/3,而維生素B1只有標準粉的1/50;與紅小豆相比二者少得更多。
因此,老年人在主食選擇上,應注意粗細搭配。至于什么樣的比例最好,目前還沒有確切的資料,將來也不可能有,還是因人而異為好。不過,多吃雜糧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例如小米和紅小豆中的膳食纖維比精白粉高8倍~10倍,B族維生素則要高出幾十倍,這對于增強食欲,防止諸如便秘、腳氣病、結膜炎和白內障等都是有益的。我國很多地方的“二米飯”(大米和小米 )、“金銀卷(面粉和玉米面)”都是典型的粗細搭配的例子,是符合平衡膳食的要求的。
葷素搭配
動物油含飽和脂肪酸和膽固醇較多,應與植物油搭配,尤應以植物油為主(植物油與動物油比例為1∶2)。動物脂肪可提供維生素A、維生素D和膽固醇,后者是體內合成皮質激素、性激素以及維生素D的原料。據最新的研究報道,膽固醇還有防癌作用。每天進食少量動物油應是有益無害的。
又如,老年人容易缺鈣,不妨經常用鮮魚與豆腐一起烹調,前者含有較多的維生素D,后者含有豐富的鈣,將兩者合用,可使鈣的吸收率提高20多倍;鮮魚燉豆腐,味道鮮美又不油膩,尤其適合老年人;而黃豆燒排骨,其蛋白質的生理價值可提高二三倍。再如,人們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蔬菜與肉類的搭配,如黃瓜肉片、雪菜肉絲和土豆燒牛肉等,由肉類提供蛋白質和脂肪,由蔬菜提供維生素和無機鹽,不但營養素搭配合理,而且色澤誘人,香氣四溢,更使人食欲頓增。
酸堿搭配
我國勞動人民在與自然界的長期斗爭中,留下了很豐富的飲食文化,有待于用現代科學理論和技術去發掘、提高。比如,南方有些地區講究把鱔魚與藕合吃。
原來鱔魚含有粘蛋白和粘多糖,能促進蛋白質吸收和利用,它又含有比較豐富的完全蛋白質,屬酸性食物;藕則含有豐富的天冬酰胺和酪氨酸等特殊氨基酸,以及維生素B12和維生素C,屬堿性食物。這一酸一堿,加之兩者所含營養素的互補,對維持機體的酸堿平衡起著很好的作用。實際上,我國人民長期以來所形成的烹調習慣,有很多是屬于酸性食物和堿性食物搭配的。
總的看來,動物性食物屬酸性,而綠葉菜等植物性食物屬堿性,這兩類食物的搭配對人體的益處是顯而易見的,也是葷素搭配的優點所在。因此,一些西方的科學家極力推廣中國的菜肴搭配和烹調方式。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