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華盛頓郵報》4月27日文章】題:無法直面歷史自去年秋天安倍晉三奪回5年前失去的首相職位以來,一個問題始終縈繞不去:安倍是否會遏制自己的民族主義沖動--特別是他的歷史修正主義--為日本帶來進步?
直到本周之前,對這個問題的回答似乎是積極的。
安倍大膽施政改革日本垂死的經濟。他敢于挑戰黨內的利益集團,加入與美國和其他亞太國家的自由貿易談判,力求促進日本經濟增長。
但是在本周,安倍的行為讓所有的進展變得岌岌可危。他在國會談及時任首相村山富市1995年就日本上世紀對朝鮮半島的殖民統治正式道歉時說道:“關于侵略的定義,不管是學術界還是國際上都尚無定論。其定義會因國與國關系中各國所處的立場而有所不同。”
韓國和中國官員對此表示憤怒,這是可以理解的。
雖然有些歷史問題確實會被反復詮釋,但一些歷史事實是不容置疑的。日本占領朝鮮,占領滿洲和中國其他地區。它還入侵馬來半島,構成了侵略。在德國因正視歷史而再次屹立歐洲數十年后,為什么有些日本人仍然不愿承認歷史事實?
沒有哪個國家會原諒像安倍本周表現的那種自我毀滅般的“歷史修正主義”。
無視歷史會損害日本更合理的目標。考慮到日本目前的國防支出以及中國和朝鮮咄咄逼人的行為,安倍有理由對日本的自衛隊進行現代化改革。他也有很好的理由質疑二戰后美國強加給日本的和平憲法是否能保證日本在危難時得到美國足夠強大的援助。但這種對戰前日本帝國主義的懷舊情緒只會讓安倍更難以推動國內改革,難以獲得周邊國家的認同。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