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既是“競爭對手”,又是“合作伙伴”!法新社11日報道稱,印度外長胡爾希德在接受媒體采訪時進行了上述描述,在他看來,印中關系正走向令人樂觀的態勢。
在接受《澳大利亞人報》采訪時,胡爾希德表示不斷惡化的喜馬拉雅邊界爭端,仍然是印中兩國的關鍵問題。印度和中國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兩個國家,受兩國政治體系與特定地緣戰略利益影響,兩國歷史關系有時令人擔憂,但胡爾希德同時稱,他對印中兩國未來關系充滿信心。在被問及兩國是否命中注定會成為競爭對手時,他說:“是的,我認為從某種程度上來講是不可避免的,但這個問題遠比這要復雜得多。”
胡爾希德進一步稱,“我們希望兩國是互為伙伴的競爭對手。辛格總理曾經說過,世界很大,足夠實現印中兩個國家的愿望。”
然而,隨著大選的臨近,印度政黨之間的攻訐也日益激烈,中國問題成為印度政客猛烈炒作的話題之一。《印度快報》11日報道稱,印度人民黨明年大選中央選舉委員會主席、古吉拉特邦首席部長納倫德拉·莫迪認為國大黨應當為印度的分裂負責。莫迪聲稱,在辛格領導之下,中國占領了印度領土。莫迪對辛格政府進行抨擊,“正是由于政府不作為,導致中國蹲在印度國門虎視眈眈”。不過,莫迪的言論并不令人驚訝,因為在印度總理辛格訪華之前,莫迪就曾聲稱辛格的軟弱縱容了中國軍隊入侵印度領土,“我們需要強硬的時候卻很軟弱。”
對于“為何中國會侵犯印度邊界”這個問題時,胡爾希德10日表示,關于這個問題有一大堆理論。“我們與他們(中國領導人)會面時,他們非常友好,合理回應了我們的關注。”
雖然在大選之前“對華強硬”又成為政客炒作的議題,但分析人士指出,印度自身也一堆問題,國內經濟疲軟、社會矛盾突出,因此印度根本沒有對華強硬的資本,反倒是更多需要加強與中國的合作。在印度人民黨內部,對華也并非都是一味強調強硬對抗。據《環球時報》記者了解,以印度人民黨執政的印度中央邦為例,對于推動與中國的經濟合作極為熱心,12月在該邦將舉辦針對中國企業的投資洽談會,該邦希望能夠建立中國工業園,吸引更多中國企業落戶。印度新德里一主要反對黨負責人也告訴《環球時報》記者,不要相信媒體對華強硬的炒作。他表示,印中兩國應當加強合作而非對抗,印度不應當將過多財力用于跟中國軍事對抗上,而是應當更多地關注民生。(記者陳晨 葉貝茜 丁良恒)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