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俄羅斯總統普京對越南進行正式訪問,隨后將對韓國展開訪問。俄外長拉夫羅夫和國防部長紹伊古將在13日至14日聯袂對埃及進行工作訪問。不難發現,俄羅斯近期的外交動作,針對的不只是獨聯體國家等傳統重點,更多的是亞洲、非洲等非傳統優先方向國,力圖同更多國家加強互動,在世界各地扮演更加積極的角色。
普京亞洲行主談經濟合作
普京的亞洲之行,主要著眼于經濟合作。由于俄羅斯經濟增勢今年以來明顯放緩,政府不得不另辟蹊徑,尋找新的出口市場。俄羅斯與越南政治經濟關系密切,雙方在核電、油氣、軍事領域均有密切合作。而韓國則是俄羅斯油氣向東出口的潛在客戶之一。
12日下午,普京先后與越南國家主席張晉創、政府總理阮晉勇舉行會談會見,并拜會了越共中央總書記阮富仲。在與張晉創的會談中,雙方就開展經貿、交通、造船、通信、打擊恐怖主義等多領域務實合作達成共識,力爭年內雙邊貿易額達到40億美元;爭取越南與俄白哈關稅同盟間的自貿協定早日簽署。雙方表示,未來將優先發展石油、天然氣、核能等領域合作,加速已簽署和新簽署的合作項目落實。對于越南寧順1號核電站項目,俄方將本著“采用最先進技術、保證絕對安全、最高質量效果”的原則進行設計施工。俄將繼續為越南培養核能領域人才。雙方簽署了16項合作協定,涉及經貿、國防和人力資源培訓等領域。
按照計劃,在訪問韓國時,普京將與韓國總統樸槿惠探討東北亞地區局勢和地區合作等熱點內容。而在訪問越南之前,普京于11日與哈薩克斯坦總統納扎爾巴耶夫在葉卡捷琳堡簽署了《21世紀睦鄰與同盟條約》以及一系列合作協議。
“2+2”會談強化俄埃軍事合作
11日,俄羅斯“瓦良格”號導彈巡洋艦抵達埃及最大港口城市亞歷山大,這是1992年以來俄羅斯軍艦首次靠泊地中海南岸的亞歷山大港。此外,拉夫羅夫和紹伊古將在13日至14日對埃及進行工作訪問。訪問期間,俄埃兩國將首次舉行外長和防長“2+2”會談,就雙方共同關心的重大政治和安全問題進行磋商。
有媒體報道,俄羅斯代表團成員中還包括俄聯邦軍事技術合作局第一副局長安德烈·博伊佐夫和國防出口公司的代表,俄埃有可能簽下價值40億美元的軍售大單。俄國防出口企業對此回應稱,能否做成這筆軍售生意,關鍵要看埃及是否有能力支付巨款。埃及媒體的評論則指出,埃及目前正經歷史無前例的財政危機,但會盡力加強與俄羅斯的關系,并尋求武器來源多元化。
另據報道,俄羅斯外長和防長訪埃期間,埃及有可能同意向俄羅斯出租紅海或地中海沿岸的一處軍事基地。對此,埃及外長法赫米10日駁斥說,這純屬虛構。
歷史上,埃及和蘇聯曾保持密切的雙邊關系,但自薩達特執政以后,埃蘇關系惡化,美國成為埃及的主要援助國和武器裝備來源國。今年7月埃及軍方罷黜穆爾西總統職務以后,美國立場搖擺不定,并試圖插手埃及事務,遭到埃及強烈反對,埃美關系走低,而埃俄關系則有所升溫。上個月,俄軍事情報局長訪問了開羅,法赫米也出訪莫斯科。法赫米日前表示,在美國與埃及發生“外交爭吵”、美暫停部分對埃援助后,埃及將會采取一種更加獨立的方針,拓寬其合作選擇,埃及非常希望加強與俄羅斯的關系。埃及臨時總統曼蘇爾甚至當面對美國國務卿克里說,“不能簡單地將埃美關系理解為被援與援助關系”。
密集外交有“收復失地”含義
俄羅斯社會政治研究中心主任葉夫謝耶夫對本報記者表示,在蘇聯時期,東亞、東南亞、中東地區都與蘇聯有著密切關系,而蘇聯解體后,俄羅斯在這些地區的影響力下降,因此此次外交領域的密切動作有“收復失地”的含義。通過元首級的訪問,不僅可以鞏固已有的關稅同盟等地區性組織,同時也可以打開更為廣闊的國際市場。
埃及中東政治學者法烏茲教授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俄外長和防長同時訪問埃及,一方面體現出埃及的重要地位,另一方面也顯示出俄在中東重新擴大影響力的戰略意圖。法烏茲認為,中東近年經歷了劇變,多個國家政權更迭,地區民眾對美國的反感不斷增加,美國在中東的影響力相對下降。現在俄埃加強聯系與合作,意在實現戰略共贏。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